优化作文命题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08-08-23杨东霞
杨东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恐怕也是沉重一翼。多年来,教师们殚精竭虑,然而收效不高,它成为制约语文教学高效的瓶颈。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作文的命题,它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陈旧、程式化,学生就会厌烦,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很难写出好作文。相反,好的题目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文思泉涌。可见,作文命题显得至关重要。如何给学生一个亮丽而喜爱的题目呢?笔者通过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观照新旧课标下的作文命题,深有感触,觉得教师在作文命题中若能贯彻“三性”原则,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能。
一、立足可行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实践
命题切实可行,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而发,这是作文命题的首要的一条,我们不妨称作可行性。要做到这一点,应尽力关注以下两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写照。学生自己的生活,是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因为生活中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作文命题就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材,使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将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即“我手写我心,笔下倾心声”,这样,作文对他们来说,当然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作文兴趣也就高涨了。
ケ收咴带领八年级学生赴乡村职校作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吃、住都在那边。每天开设的都是诸如定向、人防、钓鱼、烹饪等社会实践课,学生兴致特浓,学得也很投入。回来后,我就布置了一篇作文: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篇篇叙事具体,内容充实,并富有真情实感,连原本常写称作“豆腐干”文章的几位同学,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六七百字,可以说是特别令人满意的一次作文,因为,生活为它夯实了基础,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サ比唬我们也可提倡体验性写作,即情景作文法。通过教师创设生活情景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将“眼中之物”转变为“心中之物”,让学生“欲吐而后快”。
2.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命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因而作文命题应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实现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接轨。
パ生怕作文常常是为“无米之炊”而苦恼,而阅读则为其排忧解难。因而,作文命题应关注学生阅读实际,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学习了教科书中的课文后,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写、改写、续写、补白写、模仿写、鉴赏写等,进行阅读迁移,实现个性化写作。当然,也应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了解他们的阅读倾向,关心他们所阅读的书籍,也可共同阅读一本或几本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进行命题写作。如初中生普遍喜欢郭敬明的小说,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等,我们不妨择定一篇或几篇,让学生读了之后,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自主拟题写作。这样,学生不但兴致盎然,而且有现成“下锅的米”,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文思泉涌。
プ魑拿题若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阅读,学生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相反,妙笔生花,当不难实现,学生的平生阅历,胸中丘壑,自成笔底风光。
ザ、体现开放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プ魑拿题,不能统得过死,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同时也体现出人性化。
ァ队镂目纬瘫曜肌访魅分赋觯骸耙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新课标下的命题就应从传统“封闭式”的命题中走出来,体现出开放的特点,开阔学生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下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指定范围,生成命题。作文时不硬性规定题目,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己生成命题。如写一种你喜爱的动物或植物;写一件你感兴趣的事;围绕“课外阅读”自拟题目作文等等,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觉得有内容可写。
2.可命补充式题或采用话题和材料作文的形式。补充式题如《我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等;话题如以“感动”或“亲情”为话题作文等,材料作文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心是一扇无形的窗,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因为补充式题,话题和材料作文相对来说,比较宽泛,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更容易打开学生思路。当然,补充式、话题和材料作文也不等于“开放”,命题也不等于“封闭”,如以“倾听”为题作文,这个命题就相当开放。“倾听”是一个动词,它的宾语是不定的、开放的,既可以是具体意义上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虫啾、鸟鸣……也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声音,如历史的足音、人民的心声……这个题目可以说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思接千载,可以视通万里,思维的空间极其广阔。可见,好的命题作文也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可命2—3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如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认识你,真好!(2)________ 也美丽;(3)以“习惯”为话题作文。这样,学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也就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4.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教师出题目,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胃口,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有时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不时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对学生来说是出了难题,限制了他们的思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目,一方面可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人性化。
プ苤,要体现命题的开放性,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倡导命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统一要求,可以不限文体,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字数,遇事而记,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只有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写作空间里,学生才会有创意的表达,他们笔下的文字才会鲜活如鱼。
ト、凸现新颖性,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
ニ斩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是这样,命题更是如此。重复多次的传统题目,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如《我的家乡》、《我的老师》、《寒假二三事》,这些题目各个年级都可以通用,学生从小学写到中学,同一件事从去年记到今年,毫无新意,写得没有了趣味,写得堵塞了思维,这写作哪还有激情可言?于是套话、假话、套材料、假材料屡见不鲜,学生们乱抄一气,胡编一通,为的是交差,可见命题新颖见奇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凸现命题的新颖性,首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命题。探索、猎奇是初中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教师命题时要善于抓住这种心理,在命题上下功夫。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心理因素等比作一潭水,那么作文命题,应该作为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如果投下去的是一片叶、一片羽毛,则只会冷冷清清。王充《论衡》讲的“意奋而笔纵”,刘勰《体性》中云的“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都强调了情绪的引发及情感调动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因而,教师命题就应力戒传统、陈旧的题目,尽力给学生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这样才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兴趣顿生,跃跃欲试。
其次,注意命题的一些技巧。一是命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如题目《2010年,我们的学校》,就能引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超越时空,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二是注意命题的角度和措词。如《新乞丐》、《我与星星的对话》等题目命题的角度就较新颖;措词上应力求用语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如写同一材料的以《我的情趣爱好》为题就不如《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一题来得形象、新颖。三是适当变换命题的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写作。可采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作文的形式进行写作,也可根据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改写、仿写等。
总之,给学生一个鲜活的题目,就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作文命题就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命题。命题中若能立足可行性,体现开放性,凸现新颖性,让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写作,在开放中写作,在猎奇中写作,也许,不久的将来,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我们的作文园地已经是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了。
ィㄗ髡叩ノ唬赫憬诸暨市应店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