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08-08-05路金花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血细胞血浆比较法

路金花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概念、术语、知识点等.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呢?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类比法,使得许多难点比较容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是我运用此类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得到更多同行的指正.

一、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实现知识点的平移

例如讲解血浆的功用,教材是这样表述的: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它是运输的载体,它不仅运载血细胞,而且运输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此知识点中的“载体”一词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给他们打了个比方,将“血浆”比做“江河中的流水”,“血细胞”就像在江河中运行的船只.没有水船只无法前行,货物就无法运走,流水承载着船只.就像“血浆”承载着“血细胞”,“血浆”就是运输的载体.学生通过这种日常现象,很容易理解了血浆的功用,从而掌握了知识.

又如讲解“运输物质的器官——血管、心脏”时,我们可以把“心脏”比做“水泵”,将“血管”比做“输水的塑料管道”,并由此理解“血压”这个抽象的概念.塑料管中流动的水对水管壁产生一定的侧压力——在管壁上扎一个小孔,水就从管中喷出即是这种压力所致.“血压”就像这种压力,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还可由此扩展开来,了解什么是“高血压”:人由于年龄增长,血管变得脆弱,管里还会积聚一些杂物.管壁内容量变小,压力增大,在某个格外脆弱的地方就会破裂,就会危及生命.

再如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时,学生对“神经纤维”和“一条神经”这两个概念难以理解,也不好理解神经元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我提示学生有没有注意观察平日见过的电缆,“一条神经”就像这一根电缆,电缆里的金属丝就仿佛“神经纤维”,合上电闸电流就向前传导,就像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巧用类型比较法、类别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类型比较法”是类比法之一,即把同类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例如,学生已学过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的特点作比较,或将两个实物作对比分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

“类别比较法”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植物的根系”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采集多种植物根系的标本(如玉米、花生、狗尾草、白菜、小榆树等).在课堂上让学生把采来的植物根系分成两组,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的分类基本正确,而且都能从形态上注意到两种根系的不同.教师再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确:直根系都有一条明显的主根,主根上生有许多侧根,如白菜、花生、榆树的根;须根系主根不明显,都是由不定根组成的,像胡须,如玉米、狗尾草的根.通过比较,学生对“直根系”、“须根系”有了直观的印象,对其特征了解得比较深入,学会了区别比较的方法.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使用类比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准确掌握概念和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血细胞血浆比较法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变化与抗弧菌感染关系研究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