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则基于合作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案例

2008-08-05胡灵波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性三角形题目

胡灵波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思路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中,在研究了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后,在课后练习第23页给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两种情况:一、这个角是两条边的夹角;二、这个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对于第一种情况,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即SAS定理,而第二种情况的结论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功利主义的影响,教师往往直接举出反例,说明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种教学导致的结果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不一定成立,因为有SAS定理,而反例早就抛到脑后了.其实,在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中不仅用到很多相关知识,而且涉及到分类思想、实验操作等方法论的内容,非常具有研究的价值.

美国《几何》教材中,编排了大量体现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设计作业.即在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再根据正确的策略进行实践操作得到问题的结论.美国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州)1998版初二几何教材关于设计作业涉及一个课题:使用变形.其主要内容是这样描述的:选择一个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方法,然后写出一个计划来证明转变后的条件和方法.

上述中美两套教材涉及的两个问题不谋而合,于是,笔者就这个问题设计了一节基于合作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案例,试图通过体验感悟、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象数学家那样思考和认识数学世界,使数学学习成为数学探究的简约复演,即数学的“再创造”

二、教学实录

上课开始,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名称:三角形条件全等的拓展和应用,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大家回忆一下,一共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齐声回答:SSS,SAS,ASA,AAS.

教师板书这四种方法后,接着说:很好,我们知道,这4种方法都是从三角形的基本元素——边和角出发进行讨论的,这些条件不仅是边或角中三个元素的组合,而且边和角还有位置上的限制,如SAS中的角必须是两条边的夹角.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的组合呢?比如AAA,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学生1:不能.比如这两个三角形形(指着手中的一个三角板),三个内角分别都是45°,45°,90°,但这两个三角形显然不全等.

教师:非常好!这样的反例很多,其实,如果仅仅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我们可以画出无数个三角形,也就是说,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不能确定的.

所以,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接着追问:那么SSA呢?能否用这样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一时语塞,陷入沉思.

片刻后,教师启发道:这个问题相当于让我们探究——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课件显示:

探究——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教师继续启发:我们很难直接想到明确的答案.那么首先让我们来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话音刚止,学生2立刻举手发言:不一定全等,当已知角是直角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已知角是钝角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已知角是锐角时,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教师惊叹:太棒了,你几乎说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思考的吗?

学生2犹豫一下,说:我直接想出来的.教师微笑:哦,直接想出来的,不错,说明你的数学直觉很好,但解决问题仅仅凭数学直觉是不够的.再想想我们在说明SSS,SAS,ASA,AAS定理时,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学生2:哦,对了,画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画出这个三角形,然后把画得的三角形跟同学进行比较,就知道能否全等了.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动手通过画三角形来探究这个问题.

课件显示:

小组合作学习:

1.每组分别编一个画三角形的作图题,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是已知量.(注意:要使已知条件能构成三角形,否则要重新调整数据)

2.根据每组自编的题目,每个组员画出满足要求的三角形.

3.把你画出的三角形跟组内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4.请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你们组发现的结论.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和点拨,约十分钟左右,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表意见.

学生3:我们组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设计的题目是:求作△ABC,使AB=4,AC=3;∠C=90°.我们发现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确定的,由此可以得到,当SSA中的角为直角时,三角形全等.其他情况还在探索中.

实物投影展示:组内同学所作的四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分析比较后得到四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很好,有没有与他们得到的结论一样的小组?

小组1举手示意.

教师继续追问: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

学生4:我们小组设计的题目是:求作△ABC,使AB=4,AC=2,∠C=120°.我们发现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是确定的,由此可见,当SSA中的角为钝角时,三角形全等.(实物投影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非常好,有没有小组设计的题目中的已知角是锐角的情况?

学生5:我们小组设计的题目是:求作△ABC,使AB=3,AC=2,∠C=60°.但是我们发现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是确定的,由此可见,当SSA中的角为锐角时,三角形也是全等的.(实物投影展示实验结果)

学生6马上站起来,发表意见:不对,我们小组设计的题目是:求作△ABC,使AB=3,AC=4,∠C=30°,发现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可以画出两个,也就是说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当SSA中的角为锐角时,三角形不全等.(实物投影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看,这两组同学说的都有道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时,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中,学生7犹豫着站起来了:这里的角都是锐角,我觉得好像跟两条已知边有关系,如果第二个题目(指学生6的题目)中的AB取5的话,那么又只能画一个三角形了.

其他同学若有所悟,教师启发:很有道理,同学们继续观察,全等的时候,两条已知边有什么关系?不全等的时候,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7:我想应该是若已知角所对的边是两条边中较长的那条边时,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若已知角

所对的边是两条边中较短的那条边时,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至此,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投影总结问题的各种情况,并归纳出直角的情形,其实是HL定理,指出关于定理的证明留到以后再完成,出示HL定理的应用.

投影显示:

没有量角器,利用刻度尺或三角板也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小红的画法:

如图,用三角板画角平分线的方法:

(1)利用三角板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

(2)分别过点M,N画OM,ON的垂线,交点为P;

(3)画射线OP.

则射线OP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最后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

三、课例分析

关于公式、定理、法则教学课,宜侧重选用尝试发现、自主探索方式、教学实验方式和多向合作交流方式.本节课从已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入手,通过类比改变条件,尝试发现的方式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几何实验(画图)的方法以及自主探索、多向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1.关于合作

这里的合作包括三方面的合作:师生合作、组内合作、组间合作.在本节课中,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是探究材料和学习任务情境的提供者,是探究方法手段设计的帮助者.而且,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学习.组内合作与组间合作首先应注意如何合理分组,笔者根据组内人员异质(即基础水平有上、中、下三类)、组间同质的原则,利用位置上的方便,采取前后两桌四人一小组.

本节课通过教学实验方式和多向合作交流方式的实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也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的另一个侧面,自觉领会和遵循社会人生存的规范和准则,在发挥个体作用、经受个体竞争考验的同时,可启迪学生善于与在人合作,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激励和培养.

2.关于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上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有机会尝试、实验或探究,找寻各种不同的问题答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学习不单是听讲,而且还应研究、发现或实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或多个问题,或需要予以解决的疑难情境.教师对问题不给予直接的答案,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分析信息,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给予学生适当地引导,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失去探究的方向.在大多数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独立解决部分难题,探究性学习也不是经常独立运作的,需要小组内部和外在的反馈,以帮助理解问题、理解对象的结构.有些帮助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策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编写三角形作图题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从方法论的高度给学生以启发;同时,在几何作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作图原理,通过合作交流,弥补个别学生作图知识的不足.

本节课,不仅通过组内合作探究,而且通过组间互补,使问题得到圆满地解决.

猜你喜欢

探究性三角形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