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
2008-07-18聂鑫森
聂鑫森
吴昌开着崭新的“宝马”车,行驶在铺满晨光的乡村公路上。此行何去?青山桥杨家村,那里新建了一个钓鱼基地。昨晚睡前,他习惯地翻了翻报纸,副刊上有一篇散文写到了它,那些美丽的文字把吴昌的心挠得痒痒的。
在古城私企老板中,40岁出头的吴昌,还算不得是什么头面人物,他拥有一家两千人的服装制造厂,尽管一年的纯利润有上百万;但在“玩家”的圈子里,他的名声很响,因为他是个作古正经的玩家。
吴昌玩得很雅,其一是玩瓷,也就是专项收藏古瓷器。唐盆宋碗、明壶清瓶,竟收了上百件,或从拍卖场竞拍而得,或从古玩店选购而来。只要是好东西,他舍得出大价钱。他当然吃过亏,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摸出了门路,眼力自谓是练出来了。谈起“四大名窑”,谈起“釉上彩”、“釉下彩”、“斗彩”,他口若悬河,本色当行。他曾请城中古玩店“好古斋”的当家人——年过半百的袁清来家鉴赏,袁清的目光冷冷地扫视一遍后,说:“不错啊……都是真货。”
能得到袁清这句赞语,不容易!
玩瓷之外,吴昌还喜欢钓鱼。古城郊外大大小小的钓鱼基地,他都光顾过。什么鱼用什么钓竿,下什么饵,他可以如数家珍,而且手感极好,浮标稍一振动,他的手就会闪电般扬起,刚吞钩的鱼也就成了俘虏。钓鱼是为了休息,解一解乏,但他心里也有个“小九九”:顺带在附近的农家转一转,说不定哪天会发现一件“老器”。乡下人不懂,随便扔几个钱,这就叫“捡漏”。
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杨家村的一口大水塘边。水塘的左侧,有一栋青砖大瓦屋,应是水塘主人的家。
一个60来岁的老人,飞快地来到汽车前,对刚下车的吴昌说:“先生,欢迎你来钓鱼。请先生到堂屋里歇口气,喝杯茶。”
吴昌说:“好。好。”
堂屋很宽敞,正面墙上挂着一个神龛子,里面立着一尊白瓷观音像,造型极其优美;神龛子下面摆着一张古旧的八仙桌,一边搁着一把上了年岁的太师椅,吴昌想:这户人家应该是有些来头的,一般农家不会有这样的家具。
老人送来一壶茶和一个小茶杯。茶壶和茶杯都是瓷的,不仅是瓷的,似乎还是“老器”,吴昌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他提起茶壶,给小茶杯斟上茶,并迅速地把壶扫瞄了一番。壶虽是平常式样,但上面却有明人唐伯虎的一幅仕女图,笔墨很见功夫。再细看,那题款是两句诗:“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他记起来了,这两句诗是清人黄遵宪的。明人唐伯虎的画怎么会题上清代人的诗?他笑了,这壶顶多是个民国时的仿品。吴昌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呀,这竟是一只斗彩杯!造型轻灵隽秀,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色彩柔和,上面画着栩栩如生的牡丹和蝴蝶。斗彩,也叫逗彩,又称填彩,是利用釉下青花和釉上的黄、绿、紫、矾红等色彩,拼逗而成彩画,须两次烧制而成,此工艺创于明代成化年间,故名“成化斗彩杯”。这样一只杯子。目前市场上的价格已逾20万,想不到,竟让他遇着了!
吴昌说:“这把壶不错,有些年岁了。”
老人笑了:“当然。是家传的,传了多少代就弄不明白了。这只杯子,是挖菜土时,从土里偶然发现的,看着还入眼,权用它盛茶了。”
吴昌放下茶杯,随意地说:“老人家,给我找根钓竿,我钓鱼去。”
老人说:“好。”
吴昌在塘边张着的阳伞下,勉强坐了两个小时,一条鱼也没钓着,他脑子里不停地想着那只斗彩杯。
近午时,他回到了堂屋里。
他对老人说:“你给我用网打20斤鱼吧,空手而返,老婆会笑话的。”
老人忙安排人去打鱼。
“先生,你喝茶。”
“谢谢。老人家,我很喜欢这把壶,你愿意出让吗?”
“祖传之物,舍不得。”
“我愿意出高价购买,你开个价!”
老人似乎心动了,犹豫了好一阵,才说:“不能少于12万!”吴昌差点要喊起来:“土老冒,这壶是民国的仿品呀,顶多值两千元!”但他没喊出来,装出痛苦的神情,说:“太高了,太高了,8万!”“你真心要,10万,再不能少了。”
吴昌咬了咬牙,说:“10万就10万,不过,你得搭上这个小杯子,让我早晚配着对儿喝茶。”
老人说:“这个杯子反正是白捡的,你喜欢就拿走。”
吴昌从内衣口袋里飞快地掏出一张支票,签好名,交给老人;又另外付了20斤鱼钱。
吴昌开着车,喜洋洋地回到了城里。今天的捡漏,应该是他玩瓷史上最辉煌的一笔。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妙不可言。
他不想告诉城里任何人,当然也包括袁清。过了半个月,他直接去省城的博物馆,托朋友找了鉴定瓷器的专家“掌眼”。他没想到,“成化斗彩杯”是当今的仿品,只值几十块钱!
吴昌傻了,谁给他下的饵呢?是那个老者?还是老者后面还有人?
他后来打听清楚了,报纸上那篇介绍青山桥杨家村钓鱼基地的散文,是袁清化名写的。在那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他去钓鱼,其实自己也成了一条被钓的鱼。
吴昌没有声张,但从此以后,他再不玩瓷,也再不钓鱼,一心一意办他的企业去了……
原载《百花园》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