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沪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有蓝图

2008-07-11王建新谢卫群

金融博览 2008年6期
关键词:学文金融中心金融业

王建新 谢卫群

何为国际金融中心

按照覆盖区域面积的大小,国际金融中心可分为五个级别,即全球范围的金融中心、洲际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定范畴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国对外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东京、法兰克福、香港和新加坡是区域性但又接近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更低一级别的如迪拜是中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苏黎世是颇具特色的私人财富管理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其实是可以有多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比如美国的纽约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而芝加哥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后者在期权期货等衍生品交易方面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北京——不会构成竞争与威胁

5月6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没有改变北京的城市定位,而是明确了发展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这是北京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北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北京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霍学文说。

2007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26.3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2.5%,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产业。2007年,金融业对北京的经济贡献率达到10.1%。

据霍学文介绍,北京金融业在全国具有独特地位,有金融机构总部和金融监管机构总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的金融资产总量也已占到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40%。此前,伦敦金融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研究报告已将北京列为国际金融中心进行研究。

“中国完全可以拥有多个国际性、区域性金融中心,北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不会构成与其他城市的竞争,更谈不上威胁。”霍学文明确表示。

多年从事国际金融研究的霍学文介绍说,一个国家多个金融中心并存在世界上并不少见。比如美国,纽约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波士顿是基金管理中心,芝加哥是期货中心,还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是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国也将形成多个金融中心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霍学文说,在这样的格局中,金融中心城市除对周边地区发挥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外,彼此之间还应加强合作。“北京将继续同其他城市如香港、上海、天津、重庆、西安等一起发展金融业,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上海——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党中央对上海的希望和要求。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国家级金融市场体系,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

目前,上海金融机构总数已有730多家,其中,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超过360家,获批的外资法人银行有12家设在上海。

与此同时,上海成为金融产品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地方。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交额占全国的2/3,在全国直接融资总额中的比重超过90%,期货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66%。

虽然如此,上海还是清楚地意识到:与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金融人才严重缺乏,市场的规模还是过小,交易品种仍偏少,许多国际性金融服务还不能提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跨国公司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对外开放还不够,在主要金融商品定价上还缺乏国际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迫切需要在市场化和国际化上寻求突破。上海市市长韩正说:“推进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更需要国际视野、世界眼光。”

为了实现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2007年,上海提出聚焦陆家嘴金融城,使其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也是在2007年,上海组建了推进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邀请上海之外的专家、官员参与。

此前,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上海,又不在上海”。所谓在上海,是以上海冠名,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人物在上海的集中度较高;但中心的受益者更多又不在上海,因为机构是来自国内外的,服务的对象也是国内外的。他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一定要站在从全国看上海的角度,发挥上海这个金融市场窗口服务全国的作用。(摘自2008年5月12日 《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学文金融中心金融业
包学文
包学文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奔跑的月光
PYRAMID PAINS
金融业
金融中心形成机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