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垃圾处理的根本出路
2008-06-06杨长江
杨长江
一枚硬币,两个面孔。
如果我们将垃圾污染比做硬币的反面,那么它的正面又是什么?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你消耗多少资源,就产生多少垃圾。反过来,你有多少垃圾,就应该转化成多少资源。
拂去灰尘,垃圾是无穷的资源,是无尽的宝藏!
巨量垃圾变成巨量资源
多年来潜心研究垃圾的固废与污水处理专家,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认为,垃圾可以反映出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管理不好,它就是污染;處理好、管理好,巨量垃圾就变成巨量资源。他说,“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将垃圾变废为宝,已经成为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4月17日,我国宣布今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将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化肥类产品及部分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的基础上,以出口价格为基础,加征特别出口关税,税率为100,其目的是抑制出口,缓解我国农业生产日益紧张的肥料供应。可以说,很少有人会将这和垃圾联系起来,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我国有机肥悠久的历史中窥出些许端倪。
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堆放自然发酵制成我国农田施用的有机肥起始于殷商朝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想方设法扩大肥源,开拓了种类繁多的有机肥源,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农业遗产——有机肥。据清代《肥料史话》记载,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肥可分11大类,共计160多种,真可谓琳琅满目。我国利用有机肥的农业耕作曾被西方有识之士赞誉为“循环经济”、“有机农业”的典范和鼻祖。
当今城乡生活垃圾厨余物、剩菜、果皮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质。北京的垃圾量这几年增长惊人,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百万吨,相当于两座半景山。200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5万吨,年产总量537万吨。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8万吨,年产总量657万吨。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为40%,按照三分之一估算,我国2005年3.9亿吨垃圾总量中的有机质就高达1.3亿吨,如果全部制成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垃圾填埋、焚烧的困扰,而且新增巨量资源。2007年,全世界67亿人产生的垃圾超过20亿吨,估计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年产垃圾总量将超过30亿吨。如果将其中有机质全部制成有机肥用于粮食、果蔬的增产,那对人类将是莫大的福音。
资源环境两难变两赢
多年来,我国的产业持续着以消耗自然资源而谋求经济发展的歧路,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最终必将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两头难:一个是资源越来越少,一个是环境污染越来越重。
如何将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的两难问题,变成资源和环境双赢,需要人类求助于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生态是循环的,把生态的规律引到经济上面,就是建立一种循环,在资源的开发、生产、流通、消费,一直到废物各个环节来循环利用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992年到1995年,王维平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固废和污水处理期间,亲眼目睹了日本的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垃圾是循环经济链的供应商,我们应该把垃圾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王维平主张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这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正在浮出水面。
实际上,垃圾除了只是一切废弃物的通俗说法以外,还有个学术名称,就是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废物、建筑废物、农业废物、生活垃圾、污泥、粪便、医疗废物等等。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物总量达54亿吨。2005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达到每年1.56亿吨,我国城市粪便清运量处在3000万~4000万吨的水平,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89亿吨,禽畜粪便产生量约31.6亿吨,工业废物13.4亿吨,但实际处理的固体废物只占很少比例,数以亿吨计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置,而这些废物一旦进入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就会造成污染,并直接影响我国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效果。
从巨大的垃圾数量中,可以看出转变成资源的巨大潜力。
资源循环摆脱“物薄”
最早认识自然资源短缺的是德国和日本,缘于废弃物再利用的物循环经济也发端于这两个国家。
如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工业原料已经大量来自于废旧物资,就是我们传统认为的垃圾,2006年全世界的40%工业原料来源于废旧物资。发达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总价值每年2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长。铜62%、铝22%、纤40%、锌30%都是来源于废旧资源。人们常常说钢铁是工业之母,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全世界的钢铁原料大体上45%来源于废旧钢铁,美国则高达60%。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消除全球可持续发展中资源日益短缺的最大障碍。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几乎每个中国人对此都曾经自豪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人均自然资源极其有限,自然资源短缺的危机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来,“物薄”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窘境。
如果我们将眼光投向工业垃圾,单在北京,2004年达到报废要求的车辆28401辆、废纸270万吨、废旧塑料74万吨、废旧轮胎约350万条、废旧家电300多万台、危险废物19.6万吨。北京市如今已经着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决定“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全市、运作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力争到2010年废旧塑料回收率达到60%以上,废纸回收率达到80%以上,废旧家电回收率达到80%,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0%,报废汽车回收率达到95%。据中国再生资源利用协会统计,我国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高达350亿至400亿美元,产业规模已不言而喻。
资源化处理技术有新突破
如果将更多的眼光投向垃圾资源,我们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惊喜,实现这种愿望的根本出路是资源化处理技术。
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有了最新的突破,困扰人们多年的生活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焚烧方式所导致的种种危害有望根除。
“给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洲际环发再生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将“仿生技术”应用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 成功研发出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无剩余化、快速化综合技术。该技术系统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全封闭机械化高效分选技术、有机物高温高压催化水解技术、有机物固氨制肥技术、垃圾中的重金属脱离技术、污水和废气处理技术等。该技术将垃圾中的有机质分解成最易吸收的各种糖类进行还原,使垃圾变废为宝。该技术实现了全资源化再生处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全部制成有机肥料,废旧塑料全部再生制成颗粒塑料或加工成柴油,无机质物质制成建筑用的固化多孔砖,经济效益良好;生产快速,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避免了生活垃圾腐化发酵产生的废气等污染;生产过程全封闭运行,无二次污染,做到了无废气排放、无废液排放、无废渣残留。
正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研究员所期待的那样:“尽快引导垃圾处理走循环经济之路既是管理的职责,也是大势所趋。”对于洲际环发技术,他寄于厚望。
技术最终将拂去垃圾的灰尘。可以预言,垃圾资源化技术的新突破,不仅将化腐朽为神奇,而且将引发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
(责编:胡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