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时政热点复习“四要”

2008-05-31张传军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5期
关键词:四要热点问题热点

张传军

热点问题历来是政治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围绕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复习十分必要。下面谈谈高考时政热点复习的四个要领。

一、要掌握判断热点问题的原则标准,明确年度热点问题

哪些是热点问题呢?国内部分:热点问题应是领导关注、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年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都有所反映。国际部分:热点问题应是关乎世界全局和中国切身利益的国际时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今年高考时政热点问题。国内要闻:中共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北京奥运会相关内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抗灾救灾工作等。国际要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

二、要整理、分析热点材料,抓住其核心要点

热点问题明确之后,同学们要围绕热点问题搜集、整理热点材料,并对热点材料进行研读分析。整理、分析热点材料时,一方面要弄清热点材料的来龙去脉,领会其核心实质;另一方面要归纳出若干要点,弄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如:关于物价问题,要弄清其现状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等。

整理、分析热点材料是热点复习的基础环节。这对高考时理解、分析背景材料有很大帮助,因为我们整理的某些重要的热点语句常常能在答题时用得上。同学们要把热点材料当作基础知识看待,认真地学习掌握。

三、要将热点问题回归课本,与课本知识进行多角度链接

将热点材料整理后,还要将热点问题回归课本,多层面、多角度与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等知识链接,站在政治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以“节能减排”的热点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背景材料 2007年,节能减排首次出现“拐点”: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来看,任务依然艰巨,形势相当严峻。

搞好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考点链接 以上材料涉及的经济学知识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依靠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和银行的调控作用”。涉及的哲学知识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主次矛盾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涉及的政治学知识有:“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

进行考点链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链接要全面,应尽量涉及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各板块知识,而且不要遗漏每一板块所涉及的知识要点。二链接要具体,考点链接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具体化、有针对性。

四、要以“热点材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热点专题训练

对热点问题的掌握和运用最终要落实到专题训练上。同学们要在教师指导下,组织综合试题或系统练习题。试题材料要涵盖同一热点问题的多方面信息,试题设问要多角度、多层次,应尽量考查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等多方面知识,增强其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下面以2008年中央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两防”的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一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4%。但是,经济增长呈现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2007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增长4.8%,2008年1月中国CPI同比增长7.1%,2月份CPI同比增长超过8%,通货膨胀的压力更大。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的安定。

材料二 经济增长呈现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三过”问题,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一句话,资本流动性过剩。

食品、猪肉及蔬菜价格上涨是拉动CPI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而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的粮价上涨。国际市场的粮价上涨大大刺激了粮食产品涌向国际市场。2008年雪灾给农作物生产和养殖业带来的损失,国际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CPI上涨起到助推作用。

材料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确定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6年4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多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财政部宣布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回笼流动性资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

2007年中央政府出台了扶持加强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强调要落实这些政策。财政部宣布,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中国政府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玉米等57类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为期1年,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

2008年1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宣布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措施,限制社会公共产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涨价。

1.结合材料一、二、三,用哲学观点分析经济偏热和物价上涨的原因及政府采取措施的道理。

参考答案: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对某一事物应当作为结果来看待,探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从原因中寻找相应的对策。经济偏热是由“三过”问题引起的,针对这个问题,国家调整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物价上涨主要受猪肉、食品等价格上涨和粮食出口的影响,对此,国家出台了扶持加强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增加食品供给;宣布取消部分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对部分原粮及制粉产品征收一定的出口暂定关税,以减少外需,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2.结合材料三,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说明政府是怎样防止经济偏热和通货膨胀的。

参考答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针对当前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问题,国家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并辅助以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具体道理和措施如下:①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实现总量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材料中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扶持生猪等发展政策、发行特别国债、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正是财政作用的体现。②征收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着调节作用,能调节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材料中取消部分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对部分原粮及制粉产品征收一定的出口暂定关税可以限制出口,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国内物价。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材料中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先后多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就在于此。④行政手段是国家采取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材料中政府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措施正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一、三,说明党和政府针对当前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问题,采取系列措施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参考答案:①经济职能是国家的对内职能,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实施经济政策措施、进行行政干预,都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的安定,国家对此及时采取措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中央召开会议,提出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确立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核心地位。

以上是高考时政热点复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学们若能按每一环节的要求去做,定能增强热点专题复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四要热点问题热点
4月高考热点关注
略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四要”
离子反应学习中的“四要”
初中英语课堂要做到“四要”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