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2008-05-31陆正军
陆正军
【热点点击】
2008年3月3日至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委员们通过大会发言、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加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办好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问题咨政建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展示了广大政协委员致力发展、关注民生的时代风采。
2008年3月5日至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在整合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国务院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五个部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较目前减少1个。
【理论剖析】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发挥各种政策的组合效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配置,以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显然是要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将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国家环保总局”改为“环境保护部”,表明了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突出抓好三件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设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凸显了政府在基本住房保障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作用;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强化了其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职能。
(5)财政、税收和金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l)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两会共同关注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热点问题。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坚持发展的观点。国务院机构改革采取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方法,符合中国国情,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致力发展、关注民生、积极献计献策。
(3)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了主流和支流,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针对我国社会存在的农业发展、物价上涨等不同现实问题,采取不同对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点问题,统筹兼顾,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五年来,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08年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必须尊重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5)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6)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只有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两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l)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委员们通过大会发言、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加小组讨论等形式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表明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3)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的行政管理职权,同级政府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状况也越来越突出,这要求我国进一步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命题预测】
2008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必然会关注两会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交汇点。比如,国务院机构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出现,以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群众的观点、国家的职能、党的领导等考点。试题可能要求考生分析探讨国家出台有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也可能要求考生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创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08年3月8日,受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吴邦国委员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据此回答1~2题。
1.吴邦国委员长指出,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人大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因为()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务都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五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1个专项工作报告,15个决算、审计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就22件法律的实施情况组织了25次执法检查。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③在我国,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大负责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他在肯定过去五年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
A.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增加产品数量
B.提高商品价值总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C.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D.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扩大出口贸易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发展壮大。据此回答5~6题。
5.在我国,只有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
A.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B.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防止两极分化,消除收入差距
6.之所以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因为()
①实施股份制改革,就会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②资本主义可以利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③实行股份制度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股份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争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重大问题。这表明()
A.期待和平与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阻碍已基本消除
C.两岸关系呈现出和解、和睦、和平、合作、融合的现状
D.中央政府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诚意和善意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解答有关经济热点话题。据此回答8~9题。
8.温家宝总理说,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老百姓和政府都十分关注物价上涨,是因为()
①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②物价上涨不利于扩大消费性需求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④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 D.①②④
9.温家宝总理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5年内要解决大约5 000万人的就业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
①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③完善再就业培训制度 ④各级政府积极开办劳动密集型企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目前中国已总体形成了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状况也越来越突出。这次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对涉及整体改革、发展、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目标、规划、政策,应力求统一协调,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强化相互协调配合。有关专家指出,这次改革将在解决政府“缺位”、“越位”等问题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此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哲理。
材料二 2008年2月27日,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3月,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讨论。3月14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治决议指出:会议赞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3)运用政治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二。
参考答案:一、1.D 2.B 3.A 4.C 5.A 6.D 7.D 8.C 9.A
二、10.(1)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通过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政府“越位”的问题,将有利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政府“缺位”的问题,大部门体制强调相互协调配合,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①行政管理体制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②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强化相互协调配合,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的观点。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也要随之改革,体现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④材料一在充分肯定我国机构改革成绩的同时,又认识到其局限性,体现了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
(3)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施政治领导的具体表现。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协的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表明,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使之变为国家意志,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