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意见不会妨碍中日亲密合作

2008-05-30

南风窗 2008年13期
关键词:小泉南风窗安倍

徐 瑗

尾身幸次(Koji Omi),日本自民党的资深人士,自1983年起连续8次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曾出任大藏省政务次官、桥本内阁经济企划厅长官、小泉内阁科学技术政策和冲绳北方对策大臣、安倍内阁财务大臣等多个重要职务。

2004年11月,尾身幸次联合美国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英国科学创新大臣David Sainsbury等多国官、产、学界要人发起成立了日本“科学技术与社会论坛(Science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 Forum,简称STS论坛)”并出任主席。该论坛迄今已举办4届,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企业家探讨全球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现年76岁的尾身幸次也被誉为“日本科技立国政策的重要推动者”。

日前,尾身幸次在上海出席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投身于建设经济和科技强国

《南风窗》:1983年您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至今已连续8次当选,您如何评价您的政治生涯?

尾身幸次:作为长期的国会议员,我一直投身于将日本变成一个经济和技术强国,而非军事强国。从技术上讲,日本有能力制造核武器,但不这样做,正是基于追求和平的理念;而另一方面,则是寄希望于日本在经济以及科技领域领先全球,正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南风窗》:您曾是桥本、小泉和安倍这三届内阁的重臣,现在仍在福田时代参政议政。您如何评价各任首相的执政风格以及您所作的贡献?

尾身幸次:在桥本龙太郎任首相的时候,我就任经济企划厅厅长,当时正赶上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为了挽救颓势我们作了许多努力,但景气恢复始终没有起色,当时的工作十分吃力。桥本龙太郎也因此在参院选举后承担败选责任,辞去了首相职务。

在小泉刚任首相的时候,我就任科技政策大臣,同时担任冲绳北方对策大臣,其间与小泉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认为小泉首相在日本经济以及社会改革方面厥功甚伟。虽然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小泉有很多争议,但当时他在日本还是得到了许多民众的支持。1995年我倡议制定了《科技基本法》,这是一项以议员立法的方式制定的法律,它为以后政治家规划科技政策画出了蓝图,也使全体国民提高了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关心。根据该法律,日本各界对科技的投入逐步增长:第一步投入增至17万亿日元,其后分别增至24、25万亿日元。另外,冲绳选举前我负责制定选举对策,尽管当时局面严峻,但最终自民党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了冲绳知事。

安倍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在我当选议员之初任日本外务大臣,我是其父亲派系的直属议员。我曾经陪同他出访上海,与当时的江泽民市长等一起游览了黄浦江,这是我从政以来非常愉悦也值得纪念的一次出访。非常遗憾安倍晋太郎后来去世了。2006年,我协助安倍晋三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日本首相,并在安倍内阁中出任财务大臣。

现在我是国际竞争力研究会的会长,这个研究会致力于促进日本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不光要在制造业方面,在物流、服务和金融方面都应如此。我希望能透过更加灵活的社会制度来实现日本竞争力的提升。

日本民众应乐观面对未来

《南风窗》:您去年曾发表观点认为日本并不存在通缩,您如何看待当前日本经济形势?日本应该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尾身幸次:当时有一位大臣指出,日本的物价在下降,所以我针对他的发言提出了日本不存在通缩的观点。理由是,日本的就业、出口和外贸都不错,企业利润也在增长,还不能提出就已是通缩了。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个见解是正确的。

我认为日本的经济基础非常不错,之前一段时期政府对住宅政策等管制较强,放松以后,目前恢复得比较好。美国次贷危机、美国的经济问题导致日本对经济前景也比较担忧,但日本的制造业、经营以及经济实体的竞争力仍然很强。问题是部分日本人正在对将来失去信心。只要人们把看待问题的态度、思维方式调整好,前景还是很看好,我相信日本整体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与日本在经济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客观来讲,我对中日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

《南风窗》:您对当前中国经济有何看法?

尾身幸次:前景很乐观,但眼下的确存在向泡沫经济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应该控制过多的由于政治需要而派生的经济政策。例如在对人民币汇率调控等方面,政府应该有更弹性的政策,这对国际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意义。

公众需要乃科技创新先导

《南风窗》: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日本有哪些经验可以跟中国分享?

尾身幸次:在经济发展上,日本在战后的若干年里已经实现了它的第一个奇迹,这也是和科技的引进分不开的。从这个基础出发,日本正在发展更多的应用技术和产品。现在我们已是科研发展和创新方面的前沿领导者之一,要继续开辟前人未走过的路,就得更进一步地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我在6年前担任过科技大臣,我也非常积极地推动了产学研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并且在日本也有东京产学研合作峰会,这是在业界比较高规格的会议。现在日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技方面占据世界上比较中心的位置,并且在很多国际合作和国际活动中处于比较关键的地位。

创新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促进各种科技元素的整合,其次是促进研发的实现,第三是迅速将其应用到经济社会中来。这第三步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实际上却是引导创新的关键。以我们下一步要推进的“25号创新计划”为例,这项已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计划具有长期战略性的考量,即考虑到日本社会将会在未来的20年内面对很多的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为此,“25号创新计划”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着眼于20年以后我们的需要——政府之前很少进行针对未来的专门的目标规划,特别是有一个具体目标时间的规划,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如此长远的20年规划;第二,它也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计划,其中包括科技的突破,也涵盖系统的改进和制度的改革。强调后二者是因为科技的突破通常很难被迅速应用到社会生活中,遑论让普通大众获益。从这方面来讲,关于交通安全,关于人们对新技术的态度等等,应该在一些环节上得到改进,比如说要改变大众对于电动汽车的看法和对混合燃料电池的看法,这是促进公众获得科技创新好处的重要一步。“25号创新计划”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但这并不容易。日本政府必须解决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包括和“25号创新计划”相结合的一些问题,当然也要进一步推进日本《科技基本法》的实施。

《南风窗》:您是STS论坛的发起者,您为何要创办这一论坛?迄今它都取得了怎样的共识和成果?

尾身幸次:STS论坛,即科技与社会论坛。它主要是把全球的科学家以及专家汇集在一起,让政府的领导、企业的领导一起探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光明与黑暗。尽管科技的进步以及它们的应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繁荣,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但它们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方说在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生化武器和信息安全方面。还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以及人的健康等。这些问题在当前变得愈发严重,已经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多国的利益协调机制。STS论坛就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平台,能够让我们去探讨与人类的未来生存攸关的问题。

STS成立后,每年都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2007年7月第四届年会的主题就是“自然的和谐与创新”,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个专家参会,当中包括7个诺贝尔奖得主以及38个大学的校长,还有26个政府的部长,以及一些企业领导和意见领袖。福田首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STS第五届年会将于今年10月5日到7日在京都召开。

不同意见不会妨碍中日亲密合作

《南风窗》:有学者称,中日经贸合作尤其是环保、能源和科技合作将成为推动中日关系的突破口。您如何看待这方面的合作前景?

尾身幸次:在中日之间要形成双赢的局面,环保、能源和科技是很重要的3个方面。在日本有句谚语叫,虽然有不同意见还是能够亲密合作。在中日之间也是一样,在经济领域还是可以合作和保持友好。不同的意见不会妨碍我们的友好关系,我认为中日之间最重要的是保持友好的关系。

《南风窗》: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力争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尾身幸次:日本的人均能耗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单位GDP能耗是最低的,可以说日本是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我们当然希望其他国家都能实现高效利用能源。关于解决环境问题,在之前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在下一阶段的后京都协议中形成全球规模的合作,包括美国、中国和印度,所有的国家都会加人,共同对保护地球环境有所裨益。

日本政府将会竭尽全力在世界问题的应对方面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科技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使用一些领先的日本技术,来促进节能以及对环境的佑护。

“日本政府将会竭尽全力在世界问题的应对方面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多国的利益协调机制,来推广一些领先的日本技术,从而促进节能以及对环境的佑护。”

猜你喜欢

小泉南风窗安倍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小泉纯一郎身后的神秘“女皇”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南风窗》等
从一扇窗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