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居民风千年根

2008-05-15桑新华

走向世界 2008年5期
关键词:民居建筑

桑新华

春节前后,我偶然来到泰山脚下新泰市的大寺村——一个平凡而简单的小山村。走近村里一堵堵青青白白的石砌墙,一座座茅草覆顶的旧门楼,看到狗儿、猫儿、行人,安闲的在胡同里青石板上踱步,直觉得好像从陶渊明的诗句里跑出来的影像一般。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鲜艳的对联、门神、五彩的门笺。孩子们放鞭炮、捉迷藏:83岁的张老太和小孙子推起碾子,洒下一串欢笑

纯朴的乡村容貌,安宁的气氛,浓浓的年味,醇醇的亲情,陶醉人心。当我给一位老汉拍照时,他却带领我们去给他80多岁从没有照过相的父亲拍照的时候,我被眼前这幅原汁原味的生存画卷在不经意中展露出来的弥足珍贵的本真、和善、天然、美丽而吸引而触动,触动了我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农村的乡村情结,触动了我每每面对不中不西半土不洋的泛欧化现象,而对民族建筑及其民风民俗在过去、现在、未来将怎样发挥其人文价值和历史作用的叩问,更触动了我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同异及其并存、交汇、相生相辉客观性的深深思索。

于是,在工作学习之余,我开始关注身边的乡村。比如山东泰安东平县境内的千年重镇、状元府第——州城。再如济南的章丘市的朱家峪,还有号称全国三大庄园其中之二的“牟氏庄园”,“魏氏庄园”。进京办公差之余,沿着永定河走近了门头沟区的爨底下、灵水、苇滋水、李家庄、燕家台、田庄、桑峪、黄土台等,这些据说为了戍边屯垦从山西拨民来此定居而形成的明清古村落。于是,我在熟视无睹中发现了一片新天地——古老民居是保存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质的客观载体,是世道民心不容更易的真实影像,而文化传统则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于是我便乐此不疲地去开掘这座精神富矿,想到了用相对于文字来说,人们更乐于接受的简便、真实而形象的方式——摄影,来记录、来展现、来寄托、来为民族薪火添柴加油。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民居建筑。它陪伴人类度过漫长岁月,是人们生活赖以依托的物质和环境。每个地方的建筑,都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人文诸因素,由此而形成了自己不同于别处的特点、风格,承载起当地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当我走近散落在北方乡野里的一个个古镇老村,见到的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围城,嗅到的是看似经年不变的乡村风情那种醇正沉郁的芳香。细细地审视一个个简洁厚重、率直朴拙的高大门楼, 座座石垒的或土夯的宅院,看它们虽然因久远已经破败,却仍然倔强地立在那里,默默地与无情的时光抗争的那副架式,明显地感觉出它们绝不属于空灵、飘逸、精巧、妩媚的江南水乡一类:京鲁的民居没有宫廷、寺院的那种华贵、堂皇和伟大,但也不同于西部的帐、北部的包、黄土高坡上的窑洞,那样的就地取材,随便随意。从一石一砖的摆布,到角角落落里的雕刻,无不透露出当时的主人和工匠颇费的一番心思,竭尽其能的展现出来的才智和心志。

而东平县则是一片充满苍茫大气的古老土地。这是一个经历了大繁华大衰落的地方,历史上它曾为国为府为路为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码头重镇,唐宋元明时期是何等的繁胜。若干年黄河的屡屡决口,交通要道的更移不再,使它元气大伤,时过境迁了。这是一个历朝历代英贤辈出的地方,钟离春,无盐女,刘桢,父子状元梁颢、梁固,祖孙丞相梁运、梁子美、梁涛、罗贯中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将这方山河映照得闪闪发亮。这是一个充满故事传奇的地方,800里水泊的水面遗存和108将的故事都在这里。然而,千百年来的世事变故,等到我们来访的时候,上述的辉煌已经变成了仅留存在人们怀想中的风景。我们仔细地寻找,还是从时代的拐角处,从残乱的遗痕中,找到了明代府衙门前威武的拴马桩,修复的状元坊,高大的丞相碑,散落在角角落落里数不清的精美石雕砖刻,还有与村庄相连的永远不变的东平湖万顷碧波以及水上舟辑如织、鸥鹭成群的无限风景。再回想我们走过的北京西郊诸村诸景,竟发现山东和北京西郊的民居建筑,无论从样式上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以“历史的源远流长、形象的高古厚重、内容的广阔深邃,姿态的从容大气”这样的特征而自成一个体系,用只属于自己的建筑语言来阐释、来认知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建筑大师辛克丁曾说过:“建筑是会说话的”。民居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人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既呈现了所在的景观环境和特定的历史现象,也承载了人们精神的追求和理想的寄托,还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及审美观念,以及设计师和建造者的思想与情感。

北方的民居里,最普遍最常见的是“福”“禄” “寿”和以此演变成图案的“(蝙)蝠”“(梅花)鹿”“鹤”或“松”:还有由“梅兰竹菊”代表的礼义智信。大门下方的门枕石上,房屋前面的迎门石上,屋脊房檐的瓦当上,梁柱门窗的雕刻上,随处可见。打头的“福”字更是无处不在,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爨底下村仅一个爨字,就有许多故事传说,最本色的它是一个烧火做饭的“灶”字象形,直白地表达了民众“以食为天”,希望不要断炊缺粮的心愿。村中间那座高门台四合院的影壁墙上是个“康熙福”:上边一间房,下边一片田,左边站一个巴子发型的女人,这就是福,这就是中国百姓古往今来理想而向往的福分。院里堂屋的起脊正中那个大大的砖雕“福”,文革中为逃避被毁坏的劫难,主人用泥巴把它封了起来,20余年的暗无天日换来了今天来访者蜂拥拍照的光景。风景即心境,庭院房舍建筑最能映现民心,也最能安顿民心。

人塑造了民居,民居反过来又塑造了人。民居上的一石一木一字一图,都烙印着民族符号的人文意象,凝固着同时代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也镌刻下了一方人特有的个性,成为历史的印证,文化的指引,心灵的寄托。历史和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延续的血脉、进步的基石,蕴藏着照亮未来的精神之火、智慧之光。

“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如今加快了的历史进程,往往把带有旧时代人文温度的风情甩进时代的拐角处,使得许多要抒发要寄托的怀念情怀,一下子找不到寄托之处。于是,那些看似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宅院旧场所,也就需要以不同于过去的名义和功能,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连同记忆里。记下这些故居民俗,就是想忠实地留住这些老风景、旧时光,使后来者面对这些客观存在,感受那种怀想和传承的温度和诗意。

猜你喜欢

民居建筑
谈油画家笔下的民居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建筑与数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