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得民意谋新篇
2008-05-15杜启洪
杜启洪
适逢5年一次的换届,2008年山东“两会”格外受到关注。与人们的预期相应,民生问题仍然是会上最热点的话题。但有别于以往的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汇聚而来的民声民意,越来越多地被吸纳到决策的过程之中,成为政府施政的有力依据。
本次“两会”上,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64件,其中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方面的14件,城建环保方面的16件,农业与农村方面的11件,民生问题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一边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一边担负着提供决策信息的任务,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把贴近群众、利于施政的各种建议更多地反馈到“两会”和党委政府的决策中。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南平安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景泉建议,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保持在8%到10%才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水平,而要保持在这个水平上,需要国家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和调节,使房价的成本真正公开透明。“如果能让房价成本公开透明,就可以使老百姓了解开发商各个操作环节的实际成本。房价成本的测算并不是难题,实际情况是很多开发商都不肯将其公开,因为他们正是靠这样的模糊成本牟取暴利,说到底是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使得房价居高不下。”
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10件代表议案,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了认真办理。其中,关于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议案,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落实了支持特教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关于制定山东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的议案,经常委会审议,该法规已通过并颁布实施:关于修改山东省文化市场条例和制定山东省建筑节能条例的议案,已列入立法调研计划。5年中,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选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听取审议了关于政府采购、外经外贸、国企改革、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方面工作情况汇报,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本次“两会”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又组织专门人员围绕全省繁荣发展服务业、“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等重大决策,开展调查研究284次,形成调研报告203篇,为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及时直接的决策信息。
代表们的“民生”建议逐渐体现在省委省政府的施政中。新当选的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在与代表们座谈时表示,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老百姓,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各级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把更多的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下大力气解决好民生问题,做到安民、富民。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省又确定了今年要为民办好的5件实事。一是对全省800座“头顶库、串联库”进行除险加固,对部分大中型泄洪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农村低保标准在去年8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900元;三是从今年开始,连续4年对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对全省乡村医生轮训一遍,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四是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产品,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五是在全省所有市县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为低收入家庭提供5万套经济适用房。
而紧紧围绕富民强省新跨越,山东在更大深度和广度上的“民生”建设进一步推广。今后5年,山东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这个目标,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跨上5000美元的台阶。
“实现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需要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新当选的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向全省发出号召。
新优势意味着新发展。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确立了方向在自主创新上,进一步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力争到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推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向自主创新转变。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农民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着力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促进工业强省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使工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巩固发展基础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等产业,加快培育汽车、造船、工程机械、大型成套设备等总成产品和终端产品,着力提升六大支柱产业、七大产业链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上,立足把服务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和商务服务“六大产业”。
在节能减排上,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节能装备和节能型建筑,努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燃煤火电,重点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海阳核电站建设,构建稳定安全、高效清洁能源体系,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与并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积极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努力把“一体”建成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体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区。加快实施南北两翼发展规划,把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建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继续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双30工程”,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重点,加大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上,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坚持“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非洲”的全面开放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出口创新基地: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战略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搞好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对接,抓住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发展与周边省市的合作。
如是,一个重于富民的经济大省正在向经济强省快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