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
2008-04-29罗军
罗 军
为了观察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状态变化规律,我们以参加2007年城运会摔跤比赛的自由式摔跤运动员(7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赛前训练的大强度训练中期、调整期和赛前5天,测定了比赛队员的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CK、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尿蛋白、尿血红素、尿胆原等生化指标,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数学统计。
1. 测试结果
2. 讨论
2.1 血红蛋白(Hb)的变化
经过大强度训练,7名重点运动员的Hb值显著下降 (p<0.01),在经过调整之后,Hb值显著回升(p<0.05)。
Hb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运动员要保证良好的机能状况, Hb要维持在一定浓度的水平。研究表明,Hb值的波动变化不仅与大强度训练有关,还与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适应能力有关。这是因为在大强度训练期间,由于红细胞数目的减少或者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下降,引起了Hb值的显著下降,经过赛前训练的调整阶段,运动员自身的调节能力提高,Hb值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该指标可以作为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评定指标。
2.2 肌酸激酶与血尿素的变化
大强度训练期间的血尿素(BUN)值与小调整、大调整期间的血尿素值无统计学差异,另外由于受到体重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一指标在反映摔跤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强度方面并不敏感;但血肌酸激酶(CK)的变化却很明显,大强度训练期间显著高于调整期间,小调整与大调整期间则无明显变化。肌酸激酶(CK)之所以对大强度摔跤训练反应灵敏可能与摔跤项目的专项特点有关。一是摔跤运动中有大量无氧相持对抗,同时参与收缩的肌肉大而且多,骨骼肌局部容易缺氧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堆积和自由基的增多,肌细胞膜易受损和通透性增加,造成CK渗出增多;二是摔跤运动属于激烈身体对抗项目,全力的挤压搓揉、突然的发力和快速而剧烈的身体冲撞必然会增加骨骼肌细胞的损伤,使进入血循环的CK增多。
2.3 血清睾酮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
大强度训练后血清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但经过大调整后即有显著回升,与此同时血清皮质醇(c)的变化则不明显,T/C比值也没有显著变化。大负荷的运动会造成血清睾酮的下降和血清皮质醇的上升。睾酮水平过低、皮质醇水平过高则合成代谢不足,运动员得不到有效的恢复;睾酮水平下降不多、皮质醇水平不高则又说明训练负荷太小,运动员得不到有效的运动刺激。高强度训练中睾酮的变化较大,长时间的运动则对皮质醇的影响明显。本次研究发现,大强度的摔跤训练可以使血睾酮水平显著下降,而皮质醇水平受到的影响不大。这说明教练训练计划的安排基本符合原定的突出训练强度,减小负荷量的原则;另外运动员T/C比值在大强度训练后和调整期无显著差别,说明运动员基本无训练过度造成的过度疲劳现象,本次赛前训练计划较好地完成了。
3. 结论
3.1 短期(1~2天)大强度训练即可引起血红蛋白的显著下降,同时尿血红素和尿胆原显著升高,证明大强度摔跤运动训练可以造成红细胞的大量破坏,这可能就是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经过短期 (2~3天)调整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即可迅速恢复正常;经过1周左右的恢复,血红蛋白水平则可基本恢复到理想水平。这证明血红蛋白是反映自由式摔跤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同时尿血红素和尿胆原也是理想的辅助指标。
3.2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虽然血尿素值在大强度训练期与调整期都显著高于正常,但各个时期血尿素差别不显著,说明血尿素指标在以强度为主的赛前训练中不是敏感的疲劳指标,并且很容易受到减体重等因素的干扰,影响了该指标的应用。但血清CK在大强度训练后和调整期间差别显著,并且受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少,该指标基本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训练强度以及运动员的恢复情况。
3.3虽然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期间血清睾酮水平有明显下降,但T/C比值与赛前(调整了1周后)没有明显差别,说明运动员没有出现过度疲劳,机能状态能够迅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