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

2008-04-29杨智勇

少年体育训练 2008年2期
关键词:体校业余运动员

杨智勇

回顾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伟大成绩,总结其中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由县、市、省三级训练网构成的“举国体制”的保证。市县基层业余体校处于三级训练网中的基础环节,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基层业余体校受招生难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如何破解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一点探讨。

一、原因分析

1、专业后备人才选拔途径单一,输送率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训练管理体制,是以专业训练为主的高级、中级、初级三级“金字塔型”的训练体制。三级训练网是底下大,上面尖,层层衔接,虽有利于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选拔,但同时也存在高淘汰、人才选拔途径单一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三级网内逐级输送的比例约为100:1,人才被大量淘汰。人才淘汰的成本主要由中级、初级两级负担,其对应的行政区划就是市、县两级。同时,受全运会指挥棒影响,在“举国体制”的大金字塔内,“举省体制”的小金字塔普遍存在,限制了专业运动人才在省际之间的交流。竞赛制度不合理,更使基层训练急功近利,也导致了不少少年运动员不能成为优秀的后备人才,直接导致了基层体校招生难问题出现。

2、学训矛盾尖锐,出现升学、就业两难。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作保证,而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广大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有的在校学习时间每天多达10个小时,体校学生还要参加训练,必然产生学习和训练的尖锐矛盾。随着不少地方“中考”体育占分比例降低,以及高考体育特招等优惠政策的不断弱化,体校学生升学压力剧增。加上“重体轻文”观念在基层体校根深蒂固和参加比赛等原因,也影响了运动员正常学习,导致业余体校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低。文化素养的欠缺,不但阻碍了体校学生在竞技领域成为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还导致了升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后续问题的出现。很多家长由于考虑孩子们的出路问题,被迫放弃在体育领域发展,导致了招生难。

3、训练师资和设施难以保证。基层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大多来自退役运动员,有一定的运动专项技术和训练水平,但没有经过高等教育或专业理论学习,知识结构单一,远不能满足现代运动训练的需要。由于国家财政下拨的体育经费大都投向了高级训练队伍,中级、初级长期处于经费短缺的困境。基层财政投入体育的经费,大都花在大型比赛场馆的建设上,而平时的训练场馆很难保证,很多基层业余体校场地设施长期得不到维修、改造、更新,也导致了招生难。

4、“两免一补”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招生难。目前,基层业余体校80%以上的在训运动员来自农村,特别是举重、摔跤、柔道、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几乎都是农村孩子。这部分孩子招进业余体校后,就读在城市学校,因此即便是农村户口,也无法享受到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优惠。在这种大政策影响下,不少在训的农村孩子选择了离开体校,回到农村读书,导致基层业余体校出现严重的招生难。

二、对策

1、体教结合,解决学训矛盾。“体教结合”能较好地解决学与训的矛盾,使运动员成为既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又有一定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人才。体教结合可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市域、县域内体育、教育两大部门的真诚合作,解决运动员选材、文化学习的后顾之忧;另一个层面是业余体校与高校、职校联合办学,解决运动员出路问题,以促进基层体校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2、加强队伍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基层体校要进一步加大优秀教练员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由优秀退役运动员和师范类体育专业毕业生构成的年轻教练员队伍,优化教练人才结构。国家体育经费要适当向基层倾斜,以弥补市、县两级财政在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不足,为基层体校配置好与训练相适应的场馆、器材、设施,以保证运动员的正常训练。

3、改革竞赛制度。运动竞赛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对运动训练的内容有导向作用。一是以奥运会、亚运会成绩来衡量各省的竞技体育水平,扩大双向计牌计分的范围,撤除限制运动员在省际之间流动的藩篱。二是省运会要将加强对运动员基本素质的测试,对综合考核达优者奖励,遏制“唯金牌论”在少儿业余训练中的不利影响。以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畅通基层业训的出口和入口。

4、将业余体校的农村学生纳入“两免一补”范围。目前,业余体校的农村学生群体庞大,将业余体校在训农村学生纳入国家“两免一补”范围,能直接稳定体校生源,有利于基层体校招生和发展。

猜你喜欢

体校业余运动员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业余也疯狂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