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娜最后快速冲刺的能量学基础
2008-04-29王樱
王 樱
在雅典奥运会田径10000米比赛中,20岁的中国姑娘邢慧娜,以30分24秒36的成绩夺冠,向世人证明了我国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上的实力。排除战术、步长、步频、生物学以及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等因素,正确地利用机体的能量贮备在运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ATP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但ATP在体内的贮量很少,供给肌肉激烈活动的时间很短(约2~3秒),因此,只有ATP不断地得到补充,才能维持肌肉长时间的运动。根据人体运动的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不同,供给ATP再合成的能量来源,即供给运动能量的主要供能系统和各供能系统的比例也是不同的。人体所依赖的能量系统可分为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1、供给ATP再合成的快速能量来源是磷酸肌酸(CP),每分解1分子CP可供合成1分子ATP。ATP和CP两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过程中都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的过程释放能量,故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它的供能特点表现为:供能总量少,供能时间短(约为7.7秒);功率输出高;不需要氧,且不产生乳酸。磷酸原系统是速度素质的物质基础。
2、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ATP再合成的过程,又称为糖酵解。它的供能特点表现为:无氧酵解不需要氧,但产生乳酸;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时间比ATP-CP系统长(约为33秒);输出功率不及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是速度耐力的运动的物质基础。
3、有氧供能系统是指糖和脂肪在细胞中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供ATP再合成的能量系统。它的主要供能特点表现为:充足的氧供应是有氧氧化的前提;ATP生成量最大,且是逐渐释放能量;反应中不产生乳酸;但功率输出低。有氧供能系统是有氧耐力素质的物质基础。
10000米长跑项目属于大强度运动,由有氧供能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共同提供其所需要的能量,其中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约占总能量供应的60~70%,其余由乳酸系统供给。在运动过程中,吸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吸氧量维持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乳酸不断堆积,即人体的机能处于“假稳定状态”。
回顾邢慧娜在10000米比赛的全过程,在开始阶段,她在多名埃塞俄比亚选手的围堵中,她不急于领跑,而是在跟跑过程中节省糖原的消耗,保留最后冲刺实力,以便后来居上。在比赛还剩下9圈时,邢慧娜已位列第一集团的第5位,随后在剩下第三圈的时候继续加速,在最后一圈时,荷兰一选手因体力不支退出了第一集团,而此时邢慧娜已上升到第二位置,并在进入最后直道时出入意料的进行冲刺,她超越领跑的埃塞俄比亚选手,第一个冲过终点。
邢慧娜快速冲刺的能力源泉是什么?从能量学中可能找到某些答案。如前所述,在长跑运动中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的好坏是比赛成绩的关键,但在运动的最后阶段运动员将冲刺争夺好成绩,此时,氧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氧代谢成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所以,良好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长跑过程中快速冲刺的物质基础。极量和亚极量有氧运动中,肌糖原和血糖是工作肌肉用于氧化产生能的主要能源物质。在运动中,肌肉、肝脏和体液中糖原储备量决定运动员成绩的优劣。Salltin曾研究糖原储备量在运动中的重要性,他比较了大腿肌肉糖原正常的5名运动员与糖原含量只有正常值一半的另4名运动员的运动情况,糖原含量正常的5名运动员跑的距离长,最大速度冲刺的时间也比其他4名运动员的长。高储量的肌糖原不仅可以推迟运动力竭的时间,且直接影响耐力比赛的运动能力,具有高水平肌肉糖原的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能长时间保持令人满意的速度。所以,在运动比赛或训练中合理运用能量学理论,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并创造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