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新人才基础教育大有可为

2008-04-24邬志辉

人民教育 2008年12期
关键词:金字塔事物科学家

邬志辉

曾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让笔者很吃惊:在一位著名学者的报告会上,组织者留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提问。可出乎意料,没有人提问。学者不仅感到诧异,而且伤心。

但笔者认为,更伤心的,应该是教育。

学生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哪里去了?他们有根据而无顾忌的怀疑精神哪里去了?失去了好奇与怀疑,剩下的只是盲从与唯唯。这样的学生,说到底,是失却了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此时,再看从2008年第7期《人民教育》陆续刊出的“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系列,就有了它最现实和迫切的意义。

如今,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智能社会,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那些体力性的、危险性的劳动可以由机器来代替,就连可计算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也部分地由人工智能机器代替。

那么,目前还有什么是机器所无法代替的呢?

创造和情感!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即努力培养高智力与高情感相统一的创新人才。

但过去我们对创新人才存在一个“神化”的誤区,总以为只有科学家才算是创新人才。这样的误区,让基础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望而却步”。事实上,从性质上看,创新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在这几个层次上,基础教育都能有所作为。

第一个层次是首次开创,也即传统上人们所认为的创造。创造型创新是科学家的行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达到科学家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这类人才是少数,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非常重视创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创造型创新人才的“苗子”,给予他们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培养。

第二个层次是再次发现。首次发现是理论创造的过程,再次发现是应用创造的过程。再创型创新多是企业家、管理专家等各行各业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专家的行为,他们虽然不一定是原创型人才,但可以把科学家的创造转化成富有创意的方案、设计或构想。

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人才可能比真正的科学家要多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是少数,处于金字塔的上层。在过去,此类人才多不被视为创新人才,这其实是一种误导。没有这一层次创新人才的创造性工作,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基础教育应该给再创型人才的培养以应有的重视。

第三个层次是重新组合。重新组合也属于应用型创造,但与再次发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再次发现是对科学家发现之价值的再发现,是从理论走向应用的中间环节,而重新组合则是对现存创造成果的创造性整合,是从单一型应用走向组合型应用的过程。把两个并不新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事物,便是这种类型的创新。比如,电视不是什么新事物,麦克风也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卡拉OK机”便是一种创新。

这类创新的主体是各类技术人员或业务部门经理,人数相对较多,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创新比较常见,我们可以称之为集成型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这种创新人才。

第四个层次是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使用各种事物,每种事物都有特定的功能。但是,很多事物除了预设的功能之外,还有其他的潜在功能,比如我们都知道易拉罐可以盛装液体,但是却有人将之进行再创新,变成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品。这种创新可以称为使用型创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人才,它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在基础教育中,我们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使用型的创新人才。

基础教育所孕育的,应该是由这四种创新型人才所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的“人才群”,但无论是哪一种人才,都不可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两者,也是基础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题。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金字塔事物科学家
Great Vacation Places
假如我是科学家
海底金字塔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单独中的洞见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