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

2008-04-23李志杰

大学教育科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意义问题

李志杰

[摘 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解决贫困师范生的就学问题、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对非部属师范院校会产生新的不公平;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范生不一定能享受政策优惠;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保障成本太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等。对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我国教师的待遇;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师范教育免费制度的多种模式。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意义;问题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1-0069-04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起,考入这6所学校的师范生不仅免交学费和住宿费,还能得到国家的补贴。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曾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重返大学校园。当年9月,随着首批10933名免费师范生先后进入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就读,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落实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1]。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即进入人们的视野:免费师范生教育将给师范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师范教育该如何改革?对免费师范生应当如何培养?本文试图对此做初步探讨。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自1997年开始,师范大学逐渐实行收费制度。10年后的今天,师范教育收费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师范院校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主动放弃教育工作;由于倾斜政策不到位,中小学教师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日趋严重。同时,由于对高师院校的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师范教育呈现被弱化的倾向。从长远来看,这些均不利于教育的百年大计。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直接影响到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问题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的重要原因。而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必将快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培养、输送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成为高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当仁不让的责任。如同高水平大学必须要办好本科教育一样,师范大学首先要办好师范类系科专业。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投入,需要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作为涉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领域的一项鼓励性的教育政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意义正在于:首先,教师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其次,国家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来调控师范教育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从根本上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能够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并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再次,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注重国民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国民人格的培养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而担负这种责任的便是由师范教育所造就的师资。所以,从国家战略和民族本位的角度看,师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事关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全局。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面临的问题

任何政策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难免会有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审慎地分析师范生免费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该政策的顺利推行将大有裨益。

1.部属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免费,可能会带来非部属师范院校的不公平

如果将优惠政策仅限于部属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很难顺利实现,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国家如果只是在某些师范院校搞试点,势必会对其他师范院校产生冲击,影响他们的生源,造成新的对其他非部属师范院校的不公平。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够到服务于基层教育事业的,多数还是地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相对于部属师范大学,本身就缺乏吸引力的地方师范院校,更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免费的师范教育。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曾明确提到,在六所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叫做示范性举措。所以,要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于该项举措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实施。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进一步研究总结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经验,应该是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2.师范教育免费政策可能难以惠及真正需要享受政策优惠的学生

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言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时,是与“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相提并论的。由此可见,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利于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就读师范, 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从教”。由此看来,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另一个出发点在于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事实上,随着师范教育免费制度的推行,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改善,不排除只是出于政策的优惠措施而选择报考师范院校的现象,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是乐于从教。

因此,如果国家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政策,必须有非常具体的细则,这种免费政策要让该享受的人享受到,尽量减少漏洞。师范生中途退出师范专业、未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或其他情况不愿履行协议内容时,应退还所享受的国家资助经费的本息,并按资助经费交纳相应的违约金。退还资助经费的方式可以借鉴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让这部分补贴都用在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师范生身上。

3.免费师范生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影响师范教育质量

对绝大部分免费师范生来讲,他们会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并且从根本上讲,免费师范生更适合做教师,首先在招生环节,学生填报志愿时是自主选择,所以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职业选择进行人生规划。但免费师范生由于缓解了过多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很容易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这样,无论素质高低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都去任教,将会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也需要配套措施相继跟进,以保证每一位免费师范生能够真正珍惜学习机会,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被六所师范院校录取的学生入校后,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培养,各个学校还要建立淘汰机制,对学习成绩或者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淘汰出列。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说,该校对此按照协议有终止条款,其中一项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学业包括学业上达不到相应标准,比如说知识上的、教学实践当中的学分不达标,如果拿不到学分可以终止学业[2]

另外,在师范生就业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免费组织他们进行双向选择,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果毕业生想得到自己希望的岗位,他在学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将是很重要的依据。

4.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高度重视职前关爱,职后保障可能成本太高

师范生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免费教育待遇,就应有服从国家需要、服务国家教育事业的义务,成为国家输送给农村及贫困落后地区的优质师资。要使广大师范毕业生能够长期从教,并在教师岗位释放最大的热情和作用,国家应该进一步为他们创造深造、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如此方能收到长远效果。

目前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包含了就业和激励方面的优惠措施:第一,对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实行统一调配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就业政策。师范生毕业时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岗位;未落实工作岗位的免费教育师范生由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工作。第二,免费师范毕业生作为就业单位的正式教师,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中央财政对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给予了一定的支持,而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第三,对免费教育师范应届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以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服务期间,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对工作业绩突出、学业特别优秀的还可继续攻读教育博士学位[3]

以上免费师范生的职后保障政策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但从中可以看出职后保障的成本可能太高。

三、几点思考

1.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是关键

从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强化师范生特质的“免费”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稳定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到艰苦地方从教,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是关键。以国外的一些经验为例:德国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终身任职。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中,德国教师的工资待遇最高。为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投入大量经费为师范生发放专门补助,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师基本免费参加在职进修。法国政府在不断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同时,还为教师培训学院培养的新教师制定了新的工资标准。新工资标准的特点是工资额得到大幅度提高,初等教育教师工资与中等教育教师工资完全拉平,大大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初等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日本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韩国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4]。相比较而言,我国免费师范教育制度硬性规定毕业生到基层从教3年,尚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层教育师资队伍的问题,只有逐步提高基层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2.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必须使外部激励转化为师范生的内在需要

在我国当前教育经费紧缺、教育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家对师范院校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政策,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007年六所师范大学招生工作非常顺利,生源的数量非常充足,学生报考非常踊跃,最后招生的数量、质量都很好[5]。免费师范生首次招生情况良好,这为免费师范教育的推广实施提供了可喜的开端。可见,无论国家的师范教育如何改革,真正热爱教育、甘心献身教育事业的人员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信念是永恒的。正如师范教育免费政策出台后,有学生家长所言,即使师范教育仍旧收费,还是愿意子女报考师范院校。还有的教育工作者坦言,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正是由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影响他人。但在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吸引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其中也不乏部分人对奉献教育事业缺乏足够认识和充分思想准备者。因此,师范院校还应该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到基层的教育服务期,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是宝贵的财富,使他们将接受师范院校师范教育的目的上升到报效祖国、振兴民族教育的高度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要。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在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上颇费心思,学校将师德教育贯穿于免费师范生进校、学习、入职的全过程。

3.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目前中央提出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是让广大适龄儿童既能“上得起学”,还要“上好学”。这涉及到师范院校的责任,要求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6]。近来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要从师范生的培养抓起。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从拓宽知识面,健全人格等方面调整师范生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

国家选择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作为试点,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高素质教师和优秀人才从教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质量和优势的认同。为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针对免费师范生立项设置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实行导师制,由本校优秀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导师组,指导师范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加强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设立“师范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专题基金,用于支持相关课题的设置和研究等措施[7]

4.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探索师范教育免费制度的多种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果把教师培养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是一个缓慢过程。而国家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来调控教师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同时,国家有关师范教育的政策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就目前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而言,因其“有条件”之原因,可能会将部分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拒之门外从而失去好的生源。因此, 在政策设计时一定要允许免费和非免费师范专业的共存,这既是给不同考生以公平选择,也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师范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今后师范教育免费制度可尝试多种有效形式,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学生实行交费上学,毕业后没有服务期限制,不一定从事教育工作;贫困地区则仍然实行师范生免费上学和服务期制度。亦可借鉴新加坡、法国、韩国等国家的做法,实行低收费的师范教育,并加以多种补助手段,这样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刘海宏.师范生免费教育改革的迎春花[EB/OL]. http://edu.huash.com/2007-03/21/ content616994. htm.

[2]免费师范生培养将建淘汰机[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8/185313022 027.shtml.

[3]赵秀红,翟帆.免费师范生如何走向基层留在基层[N] .中国教育报,2007-05-25(2).

[4]何齐宗,胡青,胡平凡.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54-255.

[5]周义兴.师范生免费教育火爆的信号[N].人民日报,2007-07-12(11).

[6]伍德勤.高师教育学教程新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05-106.

[7]唐景莉.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谈师范生免费政策[N].中国教育报,2007-05-20(2).

(责任编辑 黄建新)

A Rational Consideration on the “Free Education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 Policy

LI Zhi-jie

(Shanghai Office of China National Textile & Apparel Council, Shanghai 200335, China)Abstract:The policy of "free education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 is a matter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help poor students enter universiti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for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fairness of education.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it, new problems might rise for us to consider and solve, such as whether it will cause a new unfairness for local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s, whether it will benefit those who really love the cause of education, what about the welfare of these government sponsored students after they are employed, how to ensure the motiv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m, and so on. Therefore, we should adjust correspondingly by increasing Chinese teachers' payment, strengthening the motivation of these students, emphasizing the quality of them, and exploring actively the different modes of the system.

Key words:free education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significance;problem

猜你喜欢

意义问题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