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商业文明与首善文化
2008-04-19
上期本栏目向读者展现了由“首都商业文明论坛”发表的我国第一份商业文明宣言—《首都商业文明宣言》,以及政界、商界和学界关于“复兴中华商业文明”的呼声和观点。本期,我们将对商业文明进行进一步的主题界说。
文明作为一个实体概念,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较大的民族国家的历史持续性,不能持续就是衰落或死亡的文明,能够持续并重新壮大,就是复兴的文明。
文明作为一个价值概念,就是社会进步方式的总和。既然是进步方式,就必有其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的主导功能,文明衰落的原因肯定就是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的缺失或不能占主导地位。
文明在本质上是社会发展的辉煌成果,是一个社会的复杂巨系统,包含的是国家、种族和民族文化群落的结构体系。文化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总体上和具体中,是一个实体文明在继承传播、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和特点。
也就是说,文明是由一系列特质文化组成的,这些特质文化的创立传世、繁衍存续、互动交融、吐故纳新、不断升华,从系统哲学和信息运动的范畴层面上构成文明的传承与传播。文化的内在凝聚力与外在和谐力是一种文明存在与复兴的基础。
什么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5000年,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断裂而延续至今并将继续复兴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历史,尽管历经无数挫折和战乱,但是保持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我们的国家凝聚力、社会和谐力、民族智慧力、组织秩序力和个人创造力如此有机的结合,应当是中华文明传播与承继至今的奥秘之所在。
2008年,这是一个在中华文明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年份。首先它是奥运年。1908年,天津一个教师看到报纸报道奥运会的消息,便发表文章问: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主办奥运会?这个问题只能让当时的人们叹口气,摇摇头,那时的中国绝对是东亚病夫的模样。整整100年过去了,我们真的能举办了!
其次,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古老的文明30年前开始走向世界,走入复兴的历史征程。近代以来,近200年的衰微并没有使中华民族一蹶不振,相反,最近30年表现出及其巨大的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的力量,我们便不难想象中华文明在今后会有更伟大的表现。这个文明今天到了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我们要努力继承、传播和发扬,这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是商业文明
商业文明是一个文明系统的形态划分,我们认为在一个大文明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应当是主流形态的。商业从最原始的意义就是交换和交易,所有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只有在市场上交易成功,才能实现其价值,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才有可能。因此,所谓商业文明,就是社会利益交换、财富增长和价值实现的效率进步状态与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规则和设施为核心和基础。
一个文明的成长,最积极的力量就是它的生产力,就是它进行生产和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上实现价值的能力。中国古代商业文明曾经表现出世界最高级的形态和能量,但近代中国的衰落首先就是商业文明的衰落。那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弱不禁风,中国的国家力量根本保护不了我们民族的安全。
而到今天,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表现为商业文明的复兴,中国企业和产品再次以众多的优势走向世界,中国国力之强大,已经表现出真正世界大国的规模与形象。
商业文明涉及到利益交换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涉及到生产、交易等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规则与效率,也涉及全部社会行为对财富增长方式的理性认知。商业文明的建设成果最终的成果应当是企业以其质量、品牌与资本的竞争力实现国民财富的最大化。
什么是首善文化
从中华文明到中华商业文明的观念,我们可以在总结历史经验过程中发现这样的事实与规律:
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和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接轨,我们在生产和交换的领域里,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具有国际标准的特色。
而在北京,一个古老文明的国都,商业文明的表现更是具有国家行为和民族性格的特点,因此,自古以来“首善之区”这种特指,现在更为具体地表现为在北京的政府服务、企业治理、市场标识等观念和行为的特点,要形成首都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市场品牌、自主创新、服务模式、生态持续等一系列的优良行为,这便是首善文化的含义。
首善文化特指商业行为中的最优秀和最有效率的部分。中华文明的道德文化传统,尤其在诚实信用和信誉规则方面,是我们的一种无形资产,如果与现代技术创新和标准的实施能力、品牌创建与持续扩张能力相结合,必将更能形成首善文化的力量,也就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精神和行为的巨大推动力量。
建设商业文明与践行首善文化
这是一个实践问题,涉及四层关系:
第一层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经济,宏观经济的运行需要调控,市场行为需要监管,我们的政府要为企业作为纳税人服务,调控和监管就是一种服务。尽管我们的习惯中有家长式管理模式的阴影,但树立政府的公共服务品牌无疑是一种改革方向。这就是商业文明的要求,做到了就是践行了首善文化。
第二层是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无疑是社会最有效率的组织方式之一,尽管我们的社会确有大批企业的文化达到了堪称楷模的水平,但仍有企业文化中的自觉而强烈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服务意识尚未尽如人意。我们的确需要商业文明的意识,需要首善文化的行为。
第三层是政府、企业与大众的关系。在商业文明的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大众意识和社会舆论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社会的质量文化、品牌文化和消费文化呈现出发达国家的某些特点,有些并不是完全进步的。我们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节约型经济、民族产业和国有品牌的社会意识尚未牢固建立。
第四层便是国际化关系。首都集聚了中国国土上最具国际水平的商业交易和文化交流的能量,我们易于学到更多的国际标准、准则和惯例,文化交融的气氛更为浓烈。
我们知道,如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持续力量,文明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也不可能是冲突,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和平崛起,是要在实力竞争中完成的。这就是我们商业文明建设的目标,也就是说:要用我们自己的质量管理行为,技术标准与创新行为实现企业品牌与资本的优势竞争实力,为此我们需要刻苦学习国际上一切先进的商业文化、企业文化、技术文化等等。
复兴中华文明、建设商业文明,具体到践行质量、标准、品牌的首善文化,这是一个长期的思想和实践的艰苦努力过程,将不断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编辑:许倩xu.qian.198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