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再融资成为“恶”的镜子

2008-04-19丁建兵

资本市场 2008年4期
关键词:圈钱再融资股市

丁建兵

连日来,中国股市脆弱的表现已经向决策层发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信号:春节后新一轮的股市大跌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于今年出现“春季行情”的预期。自从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方案导致股市大跌之后,市场就患上了“融资恐惧症”,只要有再融资的消息传出,个股没有不跌的,大盘也难逃下跌的命运,投资者闻风而逃,再融资俨然成为股市的杀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再融资无疑在中国股市立起一面“恶”的镜子。

股市跌势“事出有因”

表面上看,当前虽然冰雪灾害已基本过去,但灾后重建的任务还很繁重,而且此刻投资者更感觉到了通胀的压力,由此自然也就产生了对调控继续加强的预期。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尽管有人认为这也未必会促使央行升息,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本身就会因为不确定性太强而缺乏上涨的动力。而且,2~3月份正是限售股票集中解禁的时期,这些新增的股票市值将是以数千亿元计,光一个中国平安就有2000亿元。这样大的股票供应,在市场本身步履艰难的时候出现,这个压力无论如何是不可小看的。显然,一方面是外部市场运行不佳;另一方面是本身大盘环境不好;再加上还有包括限售股流通以及再融资推出所形成的巨大的扩容压力。在这样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市怎会不跌?

当然,也有人提出,现在周边市场已经出现了好转,而境内市场也已经连续恢复发行新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并且开放了基金的专户理财和券商的委托理财业务,这似乎表明市场趋势已经开始好转,这就没有再下跌的理由了。

事实上,周边市场是否真的好转,现在还很难下定论。而且即便不考虑这一点,相对于股市所面临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压力,又岂是发行几只基金和规模有限的理财产品可以解决的?人们都清楚,在行情好的时候,基金等理财产品是大家会争相购买的,一旦行情不好了,则立刻变得无人问津。现在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毫无节制地再融资上,这时发几只基金,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称不上是什么大的利多。虽然,它会在特定的时期短暂地刺激一下股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盘的趋势。

公开增发频生祸端

众所周知,在本轮先扬后抑的交易过程中,一改近期缩量的态势,量能明显增大,表达了市场对“狮子大开口”的公开增发方式已是极为反感和相当恐惧。去年,中信证券和万科分别在9月初以数倍于定向增发的价格对流通股股东实施高价增发,认购者已经深套。现如今,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多少家公司将推出这样大手笔的增发?二级市场将这些公司视为绩优公司、成长公司、蓝筹公司,看好该类公司,投资该类公司,让该类公司做大做强,难道就是为了得到这样的“回报”吗?而且都不向流通股股东作一点点真诚的解释,只知道“拜会”机构试图通过。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采取定向增发,非要公开增发呢?再融资有许多种方式,除公开增发外,还有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等等,而对二级市场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大手笔的公开高价增发。在未增发时先下跌、在增发后跌破发行价的例子已比比皆是。

在目前低迷的市场状况中,任何利空都有被扩大的可能性,同时公开增发也会成为短期做空的借口、工具、武器,市场各方务必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在连续的下跌后,目前在100元以上的个股仅剩下8家,在50元以上的个股也只有近70家左右,由此可见,高价群体已是伤痕累累;另外,大盘权重金融股更是跌势惨重。由于公开增发的阴影存在,使得该板块无法真正进入价值区域,这是近期亟待解决和正视的一个问题。而耐人寻味的是,当恶性圈钱正在逐渐泛滥时,至今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股市果然已经演变为谁都可以任意圈钱的场所了吗?

恶性“圈钱”压垮大盘

浦发银行的巨量增发消息令沪市再度跳空低开,并一路低走,投资者极为看重的年线又一次被击穿。如果说平安的天量融资导致了上一次的年线失守,那么浦发巨量增发和随之而来的圈钱潮终于又一次压垮了大盘。自从中国平安推出天量融资计划后,短短1个月,已经有44家公司推出了约2599亿元的再融资计划。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年报公布,再融资之风将会越刮越猛,大盘很可能会险象环生。

从市场需求看,由于大盘出现持续调整,人气涣散,市场买盘正逐渐萎缩。换言之,主动性买盘极为匮乏。近期在年线保卫战中,管理层及时为基金申购重新开闸,被市场视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故前两次年线保卫战都成功了。但基金开闸放水更多只能作为一种信号,例如之前获批的4只股票型基金,只能为市场提供约400亿元的资金,而浦发一家的增发额度就达到400亿元。至于平安的1600亿元,将吞掉16只尚未获批的新基金规模。

市场的供给已经非常清楚,2008年股市本来已经是限售股的解禁高峰,如今又陡增巨量再融资的变数,市场的承受力将遭遇严重挑战。据最近消息,平安的大股东表示坚决支持平安的融资计划,而浦发也表示将研究增发的具体事项。既然平安可以天量融资,那么中国人寿会不会依样画瓢?既然浦发可以巨量增发,那么另外10多家银行可不可以来个“不圈白不圈”?

疯狂“圈钱”自毁根基

股市脆弱的表现正在向决策层发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信号:投资者对再融资行为已经无法忍受!如果忽略这一信号,不对疯狂的再融资行为加以制约,导致投资者因寒心而离场,资本市场的未来将被彻底葬送。

据了解,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有关再融资的规定中提到,美国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要等18年后才有资格进行一次再融资,并且,只有投资者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大于其投入的资金,才有资格进行再融资。倘若此规定真实无误,其条件之苛刻,足以阻止恶意的圈钱行为,也足以确保投资者信心不受伤害。而我们对再融资的规定过于宽松。以中国平安为例,它刚刚在去年3月份才完成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在上市不到一年,在它尚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出近乎疯狂的多达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相当于它去年在上海证交所IPO融资规模(400亿元)的4倍。如此贪婪的再融资计划与用抽水机来抽血何异?倘若这种再融资行为得以通过,投资者的信心将被彻底摧毁,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将暗淡一片。

以浦发银行为例。它目前的净资产只有300多亿元,并且其60亿元次级债的再融资刚刚发行完毕,接着就传出再融资400亿元的计划。可以想象,像中国平安、浦发银行这样磨刀霍霍准备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成群结队。如果所有公司都如此效法,股市将从此遭到投资者唾弃,不仅是彻底步入熊市的问题,它将不再有明天。

应该认识到,中国股市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逆转。仅因限售股解禁增加的流通压力,就已令市场难以承受。而新股发行的快速扩张(2007年沪深A股新股的发行规模超过了4470.83亿元,而美国同年新股发行规模不到400亿美元。A股成为2007年全球融资最大的市场)、再融资规模的继续扩大,正在成为投资者的不可承受之重。

驱逐劣质上市公司

有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27日,共有188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实现募资约3657亿元包括非现金资产1008亿元,超过2001至2006年6年间的再融资总额。此外,2007年已公布增发再融资预案的上市公司还有242家上市公司。这种无节制的再融资膨胀,正在给股市发展根基带来毁灭性破坏。除非监管层认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是无限的,除非认为市场的容纳能力是无限的,否则,必须尽快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疯狂的再融资行为,提高再融资的门槛,叫停那些贪婪的、失去理性的再融资计划,挽救市场的信心,挽救投资者的信心。

再从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严格限制其再融资对其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如果一个公司不通过给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就可以顺利圈钱,他们哪里来的动力去治理好企业,回报广大投资者?我国资本市场本来就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完整的弊端。由于逆向激励机制无法给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带来正向动力,才导致群体性堕落。追根溯源,这难道不是我国资本市场屡屡让投资者付出牺牲,屡屡让他们伤心落泪的原因吗?现在市场最需要的不是再融资,而是对劣质上市公司的驱逐。生存还是毁灭,已经是监管层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股市的未来,还是要对上市公司无节制再融资欲望的满足?要资本市场的根基,还是要短暂的、虚幻的快感?这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个个的责任。

监管层应该严格市场监管,严格规则制度。监管层不能眼睁睁看着辛辛苦苦推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成果付之东流。仅就短期而言,对因再融资导致的信心丧失须尽快挽回。对于任何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都应追加时间限制和对投资者的回报这两大限制性条件。对于不合规则的再融资闹剧,必须尽快叫停。我们衷心希望再融资成为中国股市“恶”的终结和一面不可复制的“恶”的镜子。

(作者供职于淮安立华经济师事务所 )

编辑:许倩xu.qian.1982@gmail.com

猜你喜欢

圈钱再融资股市
宝莱特:业绩一朝爆发之际大肆“圈钱”
借混改之名行“圈钱”之实 五粮液定增有损中小投资者利益
金融与垃圾的纠葛:光大国际“圈钱”术
证监会整治再融资乱象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上海绿新开启“圈钱”模式 定增高溢价收购劣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