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轮通胀的根源和实质是需求拉动

2008-04-19郝大明

资本市场 2008年4期
关键词: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要素

郝大明

驱动因素、关键假设及主要预测

2003-2007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全球资源需求的增长大大超过供给,是2007年世界范围的物价上涨的根源,对中国而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都很大。当前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拉动,这种需求拉动,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长。

由于我国通胀压力受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轮”驱动,出口增速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会使相当部分的通胀压力自然得以缓解。如果依然执行从紧货币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造成滞胀或通货紧缩。因此,应赶在出口和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降之前,及时改变从紧货币政策取向,避免经济增长和物价大幅回落。

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国内对本轮通胀成因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要素成本推动,但成本为什么上涨,还是需求拉动。2003-2007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全球资源需求的增长大大超过供给,导致2007年世界范围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大多数观点认为本轮物价上涨始于2006年11月。我们认为,受国外需求快速增长和国内需求回升的共同影响,我国本轮物价上涨始于2006年4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自2003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具有“慢起步、匀加速、缓减速、稳着陆”的特点,我们认为,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受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拉动,2005-2007年受国内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如果没有国外需求的快速增长,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1992-1997年一致,这说明,我国经济受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一旦2008年国外需求增长大幅回落,出口增速下降传导到非出口部门,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大幅回落。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是抑制生产要素总需求的过快增长,国内许多研究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是对冲通货膨胀的较好途径,其次是加息,我们认为,当前抑制生产要素总需求较好的对策是抑制房地产的投机需求,抑制“两高一资”产业的过快增长,并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此,财政政策和行政手段是最优选择。

投资建议

第一,抑制需求是通胀治理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房地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的过度需求,因此,房地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第二,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行业和企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发展机遇。第三,外需和出口增长的放缓,出口导向的公司,或者与出口企业依存度高的企业,2008年将会面临考验。第四,如果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将重新依赖于刺激投资,向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将会从中受益。

主要风险因素

如果次贷危机再度爆发并迅速蔓延,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由于出口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出口的下降,会影响国内非出口部门的发展,如果从紧货币政策取向不及时改变,很可能使宏观调控过度,导致超出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作者为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猜你喜欢

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要素
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低市盈率公司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2月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