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三十年巨变
2008-04-15李仲周
李仲周
改革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全面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回头反顾,日月已换新天。回顾一下30年来中国经济所走过的路或能帮助我们认清未来30年该走什么样的路。回顾这30年的历史更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
1978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一切供应都是稀缺。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时偌大一个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只有206亿美元,全国都在节衣缩食,基本上没有外汇储备,侨汇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当时驻外外交官每月只发六七十美元生活费,国库捉襟见肘。在那种条件下谈论四个现代化是一种奢望。邓小平力挽狂澜,实行改革开放,首先从放弃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取得奇迹般的成就,很快就取消了各种定量配额制度。给人们的启示就是让农民自己当家做主,让市场而不是让官僚来决定他们的生产。
全面的改革开放逐步推开,恢复关贸总协定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开始辩论中国是否应该走市场经济的道路。邓小平再次指点迷津,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专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不仅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为关贸总协定这一多边贸易体制所接受。
关贸世贸谈判历时14年,实际上就是寻找与世贸制度接轨之路,虽然旷日持久,但给了我们摸索的时间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改革的每一步都非常到位,放弃了许多政府不该管的事,由市场去调节。当时的外经贸部带头放弃外贸公司的垄断权,快速扩大外贸公司数量,最终在外贸法中取消外贸经营权,实行外贸公司登记制。使所有公司都有从事对外贸易的平等权利,形成了极具活力的外贸制度。
30年来,外贸事业取得奇迹般发展。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2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125倍。2007年9月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1.67亿)的8584倍。有趣的是,今天头号金融强国——美国因次贷危机,有些企业需要中国金融业来为他们救驾。欧美国家都为中国企业入市购买西方企业股权而忧心忡忡。笔者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希望国人不要小看自己,要有所作为。
当年人们的种种担忧:如狼来了,民族工业会被一扫而光,关税减让会大幅减少税源使国家财政枯竭,电子行业永无出头之日,这种种奇想全都沦为今日的笑谈。中国出口从以土特产品为主转为以工业品、高科技产品为主,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足见我们已在产业升级上迈出了一大步。自主创新是我国产业应该加倍努力的方向,但不应该是关起门来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不要全盘否定加工业和制造业的积极意义,不要忘记我们每年要为新增的1400万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我们还有广大的欠发达地区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制造业、加工业还未到该摒弃的阶段。
未来30年的发展还需要再接再厉,继续改革开放,突破一些改革的瓶颈如金融业、信息和通讯业、建筑业和物流业。这关系到中国经济总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关键还是要打破垄断。有些人认为我们已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不必再减让。其实改革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全面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一念之差或使我国登上顶峰,或使我国半途而废。而登顶峰才是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