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拉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2008-04-12龚小夏

南风窗 2008年3期
关键词:希拉里民主党选民

龚小夏

从一开始,希拉里的整个竞选策略就集中在建立她的强硬与经验充足的形象,然而在这个男性化的、经过精心策划的竞选中,希拉里发不出自己内心的声音。直到这道樊篱被一个关于头发和外貌化妆的问题出其不意地打破了,希拉里才从一位坚强却高不可攀的政治家变成了母亲、妻子、同事,变成了一位选民们可以在情感上认同与信任的对象。

在新罕布什尔州预选的胜利演说中,满面笑容的希拉里·克林顿对选民宣告:“在聆听你们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如果说,希拉里的整篇演说中有哪一句是发自肺腑的心里话,恐怕就是这一句。也就是从这句话起,希拉里才真正开始了属于她自己的竞选。

在这句简单的话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美国选举政治。

民主党机器控制下的竞选

自从去年秋天希拉里开始参选以来,她的竞选活动总是让人感觉到没精打采。

从一开始,希拉里便稳步而有系统地向选民介绍了她的内外政策:在外交政策上她的立场偏强硬,在社会和经济问题上中间偏左。在所有民主党的候选人中,她的立场中间而温和,与民主党多数的基本选民比较一致。希拉里以她一贯认真的风格,仔仔细细地研究了无论巨细的各种议题,做出了一系列政策声明和讲话。和她丈夫一样,希拉里是个在政治上很现实的人。对每一个议题,她都会非常小心地去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找出最能为多数人认可的方案。这些政策方案显示出她的经验、她的成熟、她的政治智慧、她的勤奋。希拉里的阵营希望,民主党和无党派的中间选民都能够看这位女性候选人的长处,认可她为未来的领袖。

克林顿夫妇在竞选上自然是沙场老将,这不仅体现在他们懂得如何处理选民关心的各个议题,如何揣摩所谓“沉默大多数”的中间派选民的心理,也体现在他们掌握着民主党经营多年的政治选举机器。这台庞大的选举机器的基层是民主党的各级地方组织,顶端是在华盛顿的智库、民调机构以及一批精明的职业选举顾问。在最近二三十年的选举中,候选人的每个步骤、每次公众亮相、每项政策的公布方式,以至于个人生活的每个有可能被人知道的细节,无不经过这些选举顾问的精心策划与设计。选举是他们的专业,也是他们的饭碗。

希拉里还没有出来竞选,她身边的选举顾问们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从民调机构中得来的信息提供了这样几条重要的信息:相当多的选民对于妇女是否有能力应付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表示怀疑;选民中有一半的人——特别是共和党人——不喜欢希拉里这个人;民主党选民中也有很多人觉得布什-克林顿-布什-克林顿这样的循环太接近家族政治,希望能够有所变化。

根据这些信息,选举顾问们为希拉里设计了一系列做法:在国际政策上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比如在伊朗问题上的投票),同时不要太多地与她的丈夫一同出现在选民面前,以拉开她与白宫前任的距离,树立她自己的个人形象。另外,希拉里还需要强调自己的长处,也就是她在政坛中的经验。

就跟一个中规中矩的女学生一样,希拉里一丝不苟地遵照了顾问们的建议来开展她的竞选活动。她的确成功地树立了民主党内强硬派的形象,并通过她在参院武器委员会的职务与五角大楼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然而,无论她在衣着上如何女性化,在发型和化妆上趋向柔和,在电视机前不断微笑或者开怀大笑,选民们却总是觉得那里面有假,觉得她的一举一动都经过精心算计,觉得她在感情上拒人千里,甚至觉得她行动之间像是个机器人。毕竟,无论多么坚强的人,总应该有点七情六欲。希拉里在公众面前经过了那么多的大变故,却极少流露过她自然的喜怒哀乐,总是那么镇静,总是那么有条有理地在处理着一切。哪怕是许多认同希拉里的政治主张的选民,也觉得在情感上很难与她沟通。也就是说,希拉里的支持者更多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正因为缺乏这样的沟通,希拉里说的话,在选民们听起来不是她自己的声音。就连她的支持者也在纳闷,真正的希拉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奥巴马的挑战

奥巴马对希拉里的挑战,与其说是政治主张上的,不如说是个性和风格上的。

的确,奥巴马和希拉里的主要政见并没有多少的不同。虽然奥巴马年轻许多,但他却不属于民主党激进的一翼。这个头衔现在要属于爱德华兹。奥巴马的吸引力,除了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说家之外,更因为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未知数。

过去10年的美国,在人们的经验和记忆中是一个充满着不安和失望的时代。克林顿执政8年,虽然赶上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经济繁荣,却也遇到了冷战结束后出现的道德危机。这个危机在克林顿总统的性丑闻案件中达到了高峰,也为宗教与社会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小布什造就了入主白宫的机会。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一时间爱国情绪高涨,却让布什总统发动的一场伊拉克战争葬送了美国的国际声誉。在布什主政的这7年中,全球化浪潮让美国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就业机会,战争让美国背上了大笔的债务,克林顿政府留下来的财政盈余变成了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从拉丁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涌进来1000多万的非法移民……面对这堆积得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国人自己却不能团结一致,民主党与共和党、自由派与保守派、在世界上自由流动滚雪球般地增长的大资本与面临财产缩水和未卜前途的中下层阶级,彼此之间似乎在任何一个重要的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奥巴马第一次走上全国的政治舞台亮相,是在2004年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当时他还只是伊利诺州里的议员,正在参选该州的联邦参议员。那篇讲话是奥巴马自己写的,其中有这样一段:

“人民并不希望政府去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感觉到,只要稍微改变一点方向,我们就能保证美国的每个孩子都可能有美好的前途,机会的大门对每个人打开。他们知道,我们能做得更好。他们希望能有这个选择。”

这真是典型的奥巴马风格。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事实上,对于选民来说,奥巴马说了什么远不如他怎么说更重要。奥巴马年轻,没有政治负担。他无须为自己的过去作任何辩护,他象征着美国的未来。选民们从奥巴马那里听到的,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声音。这个声音充满魅力,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感到激动,感到兴奋,感到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让选民觉得,美国人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相形之下,希拉里的声音就让人听起来枯燥无味。没错,她对事实和数据以及政府的运作了如指掌,她提出的每项计划都有具体的、令人信服的执行方案,她在参议院7年的纪录证明她是一个非常有成效的议员,能够与两党的人一起共事去解决问题。可是,希拉里是个没有光芒的人,在咄咄逼人的奥巴马面前,希拉里黯然失色。

艾奥瓦州丢了。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可以说是背水一战。媒体已经基本下了定论,

认为希拉里一定要输,就差没在她的竞选的死亡证书上签字了。

谁更讨人喜欢

1月5日傍晚,离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票站开门的时间还有两天半。民主党的4位参选人——希拉里、奥巴马、爱德华兹、理查德森——在该州的电视上进行初选之前的最后一次辩论。

奥巴马显得很轻松,有时还透露出一点漫不经心,似乎胜利已经是囊中之物。爱德华兹照旧满面笑容。他们两位看上去像是有某种默契,在说话时相互之间点头赞许,可是一到希拉里说话时,两人却经常一起去批评。下面的不少观众看着总有点不舒服,看到了这中间的性别鸿沟。

辩论进行到中间,主持人——当地电视台的记者——给希拉里出了个难题。

主持人:新罕布什尔州有些选民喜欢你的经验,但是不怎么喜欢你这个人。他们看起来更喜欢奥巴马。

希拉里:那可伤了我的感情。(无可奈何地笑。底下观众大笑。)

主持人:对不起,参议员。

希拉里:但是我还是试着继续下去。(笑着继续,并看着奥巴马)他是非常讨人喜欢的,我同意这点。不过我觉得我不是那么糟糕。

奥巴马:(看着手里的材料,没有抬头)你足够讨人喜欢的,希拉里。

希拉里:(笑)谢谢你。

电视机前的大批妇女观众看着这一幕,心里实在感到不是滋味。很难说有多少人因此想起了男性社会平日间对她们采取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轻视态度,因而对希拉里产生了惺惺惜惺惺的感情。不过许多妇女选民后来承认,他们在投票的前两天才开始注意去倾听希拉里说话,或者认真地阅读她散发的竞选材料,发现那里面充满了她们关心的医疗保健、儿童教育、就业促进等等内容。

接下去发生的两件事情,让希拉里吸引了更多选民特别是女选民的注意。

离选举还有不到两天,在一次小型集会上,有一位妇女出其不意地向希拉里提出了一个私人的问题:

“你用什么办法总是能够保持头发和外貌都那么完美?你是怎么保持这种乐观的良好状态的?”

平日总是显得冷静的希拉里—下子动了感情,她回答:

“那真不容易。如果我不是以全副感情来相信我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的话,我是做不到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机遇,我真不希望倒退。”

希拉里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眼泪在眼眶里转,却始终被她控制着没有滴下来。

“这对于我是非常个人的,不仅仅是政治或者是对公众的话。我看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扭转这个趋势。有人觉得,选举不过是游戏,有人上有人下。可那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孩子的未来、我们所有人的大事。我们中有的人站出来顶着严峻的困难来做这件事,我们每个人这么做都是因为我们在乎自己的国家。”

人们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希拉里这样的声音。在这个声音里面,透露着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的焦虑,一位疲倦的妻子的失望,一位干练却被轻视的职业妇女的无可奈何。就在那一刻,希拉里从一位坚强却高不可攀的政治家变成了母亲、妻子、同事,变成了一位选民们可以在情感上认同与信任的对象。终于,希拉里找到了她和选民之间情感联系的链条。她的所有政策和数据在这一刻都变得人性化,都与她作为母亲、妻子、职业女性的社会角色联系起来。许多选民感到,他们可以信任这样的一位妇女去管理自己的国家。

这天在希拉里的集会上还出了另外一件意外。她正在讲话的时候,听众中忽然站起来两个彪形大汉,举着标语大叫“给我熨衬衫”,当时希拉里就回应说:“看!这就是活生生的性别歧视!”在警察将这两个捣乱的人带出会场之后,希拉里说:

“我就是要打破对妇女最高的那块玻璃天花板!”

女性选民,特别是职业妇女,对此大有同感了。她们终于大批地倒向了希拉里。

可是媒体却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在选举前夕的这所有变化,还在一味自作聪明地谈希拉里如何“计划”了这场落泪,如何最终还是要输给奥巴马,仿佛选民一定会按照他们的意向去投票。媒体自以为是的轻蔑态度在多大程度上激怒了选民,让更多的人将票投给了希拉里?这恐怕很难统计。能够看到的只是,妇女选票大量地投给了她。希拉里在妇女选民中得票比奥巴马高出了13个百分点。许多人承认,她们的决定是在最后两天才作出的。

希拉里的声音

有“布什的大脑”之称的卡尔·罗夫曾经用3个问题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美国选民选择领袖的标准:(1)他是不是足够强有力?(2)他是不是值得信任?(3)他是不是关心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就是说,选民寻找的领导人素质包括力量、信任和关怀。

作为一位妇女,希拉里及其竞选班子长期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她的力量:她有没有能力去担任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在国家遭到攻击的时候她是否能够镇定而有力地保卫

美国?在国际上她是否能够代表美国以强有力的形象出现?从一开始,希拉里的整个竞选策略就集中在建立她的强硬与经验充足的形象,她在力争比其他男性候选人更加男性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却一直没有找到与选民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与关怀的模式。毕竟,熟悉希拉里的人都知道,从个性上来说她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在男性化的、经过精心策划的竞选中,希拉里发不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她看上去便冷若冰霜,甚至像是个机器人。她和选民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樊篱。

这道樊篱被一个关于头发和外貌化妆的问题出其不意地打破了。希拉里找到了她对选民说话的声音:那声音中包含着一个现代女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对前途的担忧和渴望。这个新的声音是不是能够带出一个新的希拉里?是不是能够带着她重新回到白宫?或者这新的声音很快又会被旧的或者其他人的声音所掩盖?这是吸引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去关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希拉里民主党选民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变色啦!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建立选民测评代表机制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