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常见不良心理对歌唱状态的影响及调整

2008-03-30

大舞台 2008年6期
关键词:克服艺术表现状态

潘 芳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种心理障碍的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的办法,进而增强演唱效果,提高演唱水平。

【关键词】心理 克服 状态 艺术表现 歌唱能力

声乐学习的直接任务是训练人声,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能力,训练的着眼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发声器官,使其发声的动作日臻合理。然而,不管是练唱的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没有离开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演唱者的情趣。演唱一定要基于良好的心理因素,技术技巧才能正常地发挥。

然而,实际学习于演唱中,往往受许多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或障碍,使学习或演唱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仅仅认识到声乐教学和学习只是训练人体的发声器官,而忽视了心理作用,那么这样的人声训练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说到心理,这又是另一门学科。如果把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应该有很多要研究的课题与学问,本文只谈谈声乐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对声乐学习和演唱有障碍的几个心理因素及克服的办法。

一、依赖心理

声乐教学和形式限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它有利于教学,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和心理,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与权威人物协调的心理倾向”;学生对教师尊敬、信任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学习全依附在老师身上,把心中的信赖变成行动上的依赖就错了。在这种依赖心理的支配下,学习者往往把自己学好声乐的希望全寄托在老师身上,从而产生惰性,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十分不利的。

教师的正确指导很关键,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重要,只有两方面结合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要克服学生的学习上的依赖性,首先要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让其清楚地认识到,学好声乐,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不努力,老师的方法再好也没有效果。要让学生增强学习上的自觉性与自信心,自觉地去听、主动地去感受、积极地去思索与琢磨。声乐学习是在反复练习与实践正确的发声动作与控制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与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在歌唱心理调控方面形成随意性的自然反应,获得相对稳定的科学发声方法。那么,人声训练能达到这个境地,主要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业精于勤”,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自己经过反复、刻苦、细致的磨练,完全可以获得最佳歌唱运动及状态。

二、厌腻心理

声乐学习过程多数是通过练唱各种音阶、音程、母音来实施对人体发声器官的训练。长时间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易使学生产生厌腻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研究厌腻和适应现象发现,当某种特定的激源一次又一次出现时,感触者会减弱乃至停止反应。克服声乐学习中的厌腻心理,就要不断使自己在练习中始终保持着兴奋的心理状态,用丰富的想象去塑造人声,用浓郁的歌唱情趣去表现声音,把最简单的音阶练习化为有内容、有思想、有感情、有色彩的歌声。给简短的练声曲赋予明确的内涵,并用具体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表现音乐是学习声乐的终极目标,平时在技巧训练中就注意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有了这种积极的态度,自然会使其提高学习兴趣,会发现在单调的练习中,潜藏着许多新颖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三、怕高音、追求技巧的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表演者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发声失调,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所导致,即自尊心理和自卑心理。在这两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对高音的恐惧感和对技术的神秘感。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怕高音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当学生越怕高音的时候往往是最想唱好高音的时候,越想唱好就越用劲唱,结果是喉头上提,全身肌肉紧张,关闭腔体。这样就破坏了中声区自然放松的基础,脱离了深呼吸的支持,发出的高音必然是用劲挤出的苍白、尖锐、僵硬,与中声区不统一的高音。在这种情况下,越唱效果越差,也就越害怕,形成恶性循环。

对技术的追求与对高技巧的崇拜是一般人都会有的心理动机。但是因为声乐很抽象,学生往往把技术看成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东西,这对声乐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需要把技巧性的问题简括、淡化,让学生处于放松、自然、从容、稳定的状态中,在心理上保持平衡。不要去够高音,用像走平路一样的感觉唱高音,从中声区到高声区“平着走过去”,心理上会感觉高音不高,不难唱。在这个基础上唱出的高音,与中声区得到了音色、力度上的统一。可以说,平稳、平衡的心理调节了歌唱的内部动态,保证了歌唱的合理运动。

四、情绪影响音准

“人体本身就是歌唱家的乐器”,但人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的高级动物,人的歌喉时刻处于心理活动的深刻影响之下,完全不同于人为制造的乐器。如乐器的音不准,完全与演奏者的心情无关,而歌唱时的音准却与歌唱者自身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不良的心理因素可导致音不准而影响歌唱效果。

歌唱时所表现的感情,具体体现于旋律线条的起伏,这需要歌唱者保持适当的情绪状态。如果歌唱者心情不好,直接影响歌唱器官的机能发挥,导致某些音不准,往往偏低。而歌唱者过于兴奋,失去控制,往往导致一些音偏高。而歌唱者的视唱练耳也许并没有什么问题。

解决办法一是要正确把握歌曲内涵,让自己保持在良好适当的兴奋状态中,并有控制地表现歌曲的情绪与内涵。二是在视唱练耳课上有意识地表现情绪的各种变化,艺术地去表现视唱内容,而不是机械地唱准音准。

五、怯场

走上舞台,面对观众演唱歌曲,这对于一个技术纯熟,久经锻炼的歌唱者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对于那些登台机会不多、舞台经验少的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经常由于紧张胆怯,大大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学生往往在琴房唱的很不错,可一上台汇报就大打折扣,这就是舞台恐惧。舞台恐惧的表现是情绪紧张,身体僵硬,两腿打颤,心跳加速,气息上浮,声音失去控制,或是面部紧张、双唇抖动,读字含混;或是口干舌燥,节奏失调,走音跑调,甚至有人大脑突然出现空白,一时间什么也听不见,想不起了。即或浑身冒凉汗而不知所措。

“艺高人胆大”只有掌握技术技巧,提高歌唱能力,才会有自信心,才能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与歌唱能力,思想上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这是克服舞台恐惧的关键。还要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之中,只有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就会忘记所有的私心杂念,也就克服了舞台恐惧。

在声乐教学与学习中,关于心理障碍方面的因素还很多,以上是我在多年学习与教学中的体会与总结,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 [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2]彭麟,普通心理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3]石维正,声乐教学法 [M]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克服艺术表现状态
智珠二则
怎样克服外语课堂上学习者的焦虑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浅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克服紧张情绪
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向成功的研究
循序渐进,克服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