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矛盾

2008-03-10侯海阳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类人子路悖论

侯海阳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里的两条重要原则,孔子认为这两条原则施行过程中也应该遵循“中庸之道”,不能单纯地行“礼”而不顾“仁”,也不能单纯地行仁而不顾礼,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行“仁”的时候要考虑“礼”的制约,行“礼”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仁的制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仁”和“礼”有时会出现不和谐现象,这时孔子也只能顾此失彼,使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理论发生矛盾。

鲁国的执政孙氏调动民众挖掘长沟。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当地的长官,他用自己的禄米做饭给民工吃。孔子听说后,立即派另一个弟子去禁止。他对子路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今鲁君有民而子爱之,是子侵也,不亦诬乎!”

子路用自己的禄米做饭给民工吃,这正是“爱人”的表现,他很好地实践了老师“仁”的主张,但这一行为不但没有得到老师的赞扬,反而遭到了孔子的阻止,因为他违背了孔子“礼”的主张。在这里,孔子遇到了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悖论:如果维护“仁”就要舍弃“礼”,如果维护“礼”就要舍弃“仁”。最后,为了维护“礼”,他不得不做出了与自己“仁”的主张不相符的举动。

其实,孔子面临的的确是一个悖论。悖论是人类思维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历史著名的悖论是“理发师悖论”。理发师悖论,是由大数学家、逻辑学家伯特纳德·罗素提出的:

一个理发师的招牌上写着:

城里所有不自己刮脸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

那么,谁给这位理发师刮脸呢?如果他自己刮脸,那他就属于自己刮脸的那类人。但是,他的招牌说明他不给这类人刮脸,因此他不能自己来刮。如果另外一个人来给他刮脸,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脸的人。但是,他的招牌说他要给所有这类人刮脸。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给他刮脸。看来,没有任何人能给这位理发师刮脸了!

面对这样一个矛盾,聪明如孔子者也只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猜你喜欢

类人子路悖论
孔子“教训”子路
类人生物大起底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你的手指长度,决定了你的性格!
口头禅暴露性格
美妆悖论
知足者常乐
新一代类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