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8-02-20薛丽
薛 丽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我们体育专业,由专业特点决定我们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为直接、具体,因此,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学生与教师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只是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能因为他们完成不了一个动作,或者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批评他们,歧视他们。笔者认为,只要他们积极参与了活动,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我们都应该给他们以肯定、鼓励,就应该留给他们一个继续发展的空间。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一个平等的展现自己的平台,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案例透析1:去年,笔者所任教的初三,有一个男生个子不高,还不到150厘米,并且又胖。刚上初三时,他200米的成绩要47秒左右,自己知道自身的条件不好,下了课就主动来问笔者,是否能考满分?笔者告诉他:“只要肯吃苦,配合老师练习,应该不成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吧!”在接下来的课上,对他进行个别辅导,给他讲解步频和步幅对200米成绩的影响,以及短跑弯道跑技术,他领悟得很快,掌握的技术也比较好。开始先让他和跑得快的女生一起跑,来激励他,慢慢地,他跑的速度快了些,就让他和速度差不多的男生一起跑,再快一些时,就让他和跑得快的男生一起跑,来提高他的速度,结果在最后的考试中他真的如愿以偿了。当中考200米结束时,他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我得满分了,谢谢你!”现在他还在我们学校上高一,遇到笔者时都不会忘记说一声:“老师好!”
二、宽广的胸怀,挚爱的心灵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刺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他们转变过来。
案例透析2:今年,笔者接了两个比较难教的初三班级,或许是因为青春期,又是毕业班的缘故,学生比较浮躁,再加上班里有那么几个“刺学生”,上课时老是捣乱,使教学难以进行。接班后,笔者对他们班级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这些“刺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第一堂课,笔者先给他们讲了课堂常规,他们的立正姿势不对,笔者及时给他们讲解动作要领并做标准的示范动作。在他们绕操场慢跑一圈后,笔者发现他们是边跑边讲话,乱哄哄的,最后连队伍都没有了。为此,笔者重申要求,并让他们互相监督,看哪一排跑得最整齐。结果一圈跑下来,队形很整齐,并且没人讲话,当然要及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一堂课下来,我们的关系很融洽,没有学生给笔者出难题。当然在以后的体育课堂,学生难免会发生一些错误,笔者会让学生换位思考,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同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最不听话、最喜欢起哄的一个学生协调性不错,对新广播操,学得很快,动作规范,并且他还有强烈的表现欲。在课上,笔者及时给予表扬,下课后还特别找他谈话,准备下堂课让他来领操,他高兴地答应了。到了下次课,他的领操果然很规范,课后他告诉笔者为了领操,他还特别回家照镜子练习。现在他已成为笔者上课的小助手。平时让学生出来做示范的时候,笔者总是鼓励他们,做得不正确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引以为戒,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做得好的,我们要学习,没有人可以保证十全十美,只要纠正了错误就是好样的!但如果不尝试一下,将永远不会。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磨合,现在笔者和这两个班的学生关系都处得很融洽,他们有什么心里话也都愿意和笔者说,体育课上我们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中度过的。明年的初三中考肯定又是一个大丰收!
总之,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宽容的心,做一个有心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学生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最终会理解我们、接受我们,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