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要凸显人文关怀
2008-02-20盛正才
盛正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首先凸现人文关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活动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形成师生间的亲和力,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使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凸显人文关怀呢?
1、在数学活动中,给学生心灵和谐的关怀
传统的数学活动虽也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但由于数学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争分夺秒机械地开展活动,或站在讲台上充当指挥者,甚至越俎代庖成为高高在上,活动的主体,而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合作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提高,因此教师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空间,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中和谐氛围的倡导者,如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数轴》一节时,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这样的: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弹簧秤,一个砝码,一根煤油温度计,一杯水。
师:“老师想知道砝码的重量和一杯水的温度,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学生齐声回答:“愿意”,并动手操作起来,很快,数据出来了。
师:“非常谢谢你们的帮助,但老师想问你们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弹簧秤和温度计之间有哪些异同点,请小组讨论。”
通过有趣的活动,课堂气氛不再紧张,而是变得轻松、愉快,教师的责骂声没有了,鼓励和赞许声多了,在这样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是得到一种心灵和谐的关怀,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2、在数学活动中,给学生个性张扬的关怀
当今的学生,最盼的是无需掩饰,无需做作,无需“摧眉折腰”的数学课堂,最盼的是能宣泄真情实感的个性张扬的数学学习,教育是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的,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数学活动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张扬的关怀,我们的教育对象最终将变为思维狭窄、行为偏激、办事被动、缺乏毅力的人,新课改倡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充分表现自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学生们各抒已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竟然产生了十多种方法,学生的想像力真是丰富,有的使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有的使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更有甚者使用了圆的知识,又如在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解实际应用题”中,关于选择使用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时,有一位学生这样总结:“如果是做生意,每月话费较多的家庭,选择有月租的全球通;如果是小家小户的,应选择没有月租的神州行,”数学活动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扬、提升的过程,进行这样的数学活动,教师觉得很过瘾,学生更是意犹未尽,而这一切均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关怀!
3、在数学活动中,给学生生命灵动的关怀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往往忽略了从生命的层面去关爱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在数学活动中,也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对活动的意义往往只局限于知识的价值而忽视其社会价值,学生整天忙碌于各个公式、定理之中,忙碌于茫茫题海之中,学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爱因斯坦曾谆谆告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同时,也应教给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及感受生命的意义,数学活动不能离开社会大众与实际生活,因此在数学活动中不应回避,也不能回避对生命意义的关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如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图题为《全球‘艾滋病孤儿8年内将翻番》的统计图(新华社2002年7月1日发布),请分析图中数据,编出问题,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些活动虽围绕数学问题而展开,但它内容新颖,令人深思,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结合一些时事背景,例如煤矿塌方爆炸、恐怖分子撞毁高楼、海啸造成几十万人伤亡等事件来组织~些数学活动,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唤醒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人生在世,他的精、气、神是天地灵气所孕育的结晶,没有任何理由不珍爱自己的生命,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该在活动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让我们的数学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融融春意般的人文关怀是那么触手可及,又是那么悠远绵长,让我们的爱似春风、似春日、似春雨,使教育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