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也设个“斯黛拉奖”
2008-02-11沈栖
沈 栖
自1994年始,美国民意团体设立了一个“斯黛拉奖”,每年颁奖给全美最离奇的民事赔偿案。届时,万众瞩目,其关注度并不亚于文学、科技之类的评奖。
这是一个以“麦当劳咖啡案”当事人命名的奖项。1992年2月,年望八秩的斯黛拉·莉柏克搭乘外孙驾驶的轿车,在麦当劳买了一杯热咖啡,车驶离餐馆后,斯黛拉把咖啡杯放在双膝之间,左手拿着奶粉袋和糖袋,右手试图打开杯盖,一不小心,整杯热咖啡泼在两腿之间,并流到了脚部,致使占全身6%的皮肤三度烫伤。斯黛拉一纸诉状将麦当劳告上法庭,法院判其胜诉。这场历时一年的民事赔偿案轰动全美乃至全球。
法院判决斯黛拉胜诉、麦当劳败诉,主要的理由有两点:一、麦当劳咖啡的温度高达八十二至八十六摄氏度(饮用时口感最佳),比同业整整高出了十至十六摄氏度。全美快餐业各巨头都主动降低了咖啡的饮用温度,惟独麦当劳一家店欺客;二、麦当劳一方面出售“高温咖啡”,另一方面又没在店堂内或咖啡杯上注明“高温热饮,小心烫伤”之类的警告,况且麦当劳使用的又是价廉简陋的一次性纸杯,很容易因意外失手导致咖啡泼洒,烫伤当事人。据此,法院依法支持原告诉求。经判决,麦当劳偿付斯黛拉二十万美元“补偿性赔偿”,鉴于斯黛拉不慎失手,亦应对事故承担20%的责任,故麦当劳实际赔付十六万美元。
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法院在判麦当劳偿付斯黛拉十六万美元“补偿性赔偿”时,又判麦当劳偿付斯黛拉四十八万美元“惩罚性赔偿”。因为,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发现麦当劳犯有比热咖啡烫伤人更严重的侵权行为。
斯黛拉及其代理律师提出请求:由法院责令麦当劳必须公开内部秘密文件和统计数据,查明麦当劳在1982年至1992年十年期间共发生此类案件及其投诉、诉讼、和解的情况,以回答麦当劳咖啡烫伤人是个案还是惯例。结果查明十年期间共有此类案件七百余起,平均每年偿付賠偿五万美元。
斯黛拉的律师分析:麦当劳每年售出大约十亿杯咖啡,十年来共售出一百亿杯。七百余起此类案件相比一百亿杯咖啡,两者数字悬殊,即平均每一亿杯出七起烫伤事故,事故率为0.0000007%,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十年间毕竟有七百余位消费者因咖啡难以置信的高温而无故烫伤,对这七百余位消费者来说,便是每人的100%伤害。更为令人切齿的是,麦当劳在十年间从未就“高温咖啡”与烫伤事故频发之间的关系咨询过相关专家,并予以防微杜渐,以绝后患。麦当劳对消费者权益如此冷漠无情,对消费者投诉如此置若罔闻,法院在认定事实基本恰当的基础上,判麦当劳偿付斯黛拉四十八万美元“惩罚性赔偿”。麦当劳上诉无效。
斯黛拉所获取的“惩罚性赔偿”比“补偿性赔偿”高出三倍。由“麦当劳咖啡案”而开启了赔偿先例的“惩罚性赔偿”,其目的并非局限于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而是以求用严厉惩罚,对肇事企业起到惩前毖后、杜绝后患的警示作用,对同行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威慑作用。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确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才能最终形成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善待消费者的从业道德。全美一年一度的“斯黛拉奖”,其宗旨也许就在于这一点。
反观中国商界,一些不法企业、贪婪之徒费尽心机,把利润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在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方面玩奸耍猾,坑害消费者。虽说我们有了一个“3·15”,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在民事赔偿法规改革方面左顾右盼,举步维艰。例如《消法》仅规定“退一赔一”的所谓“惩罚性”条款,这种画地为牢的赔偿法规,既不能有效地补偿受害者的全部经济损失,也不能严惩不法分子的商业欺诈行为,更不能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改《消法》第四十九条“退一赔一”的规定,扩大民事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中国法学界有识之士也多次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建立中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可行性意见。这是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杜绝假货、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必备举措。
在中国也设一个“斯黛拉奖”,如何?
[原载2008年6月13日《今晚报·肝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