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万物 艺术奇葩

2008-02-09刘丽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3期
关键词:咏物诗

刘丽梅

【摘 要】咏物诗是我国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有着生动形象、凝练简明、含蓄委婉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咏物诗;形象生动;凝练简明;含蓄委婉

咏物诗可谓我国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对其语言特点作一下简单说明。

一、生动形象

咏物诗的语言都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因为诗人作诗绝非单纯地为“物”而“咏”,诗人是想通过咏物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思想感情。因此很多咏物诗中所咏之物皆为有情有感的“活物”。为了把笔下所咏之物写“活”,诗人便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使其真切地显现在读者心中。为此诗人常借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运用比喻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普遍方法。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这里将种植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其菊花之多,因此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也便不难想象。这一比喻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菊景之美好。

拟人是除比喻外另一种使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如:大家所熟悉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一开始就把杨柳拟人化,一个婷婷袅袅的美人显现眼前,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成了她的衣裙。这样的拟人手法便把杨柳那长长披拂的枝条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此外,夸张也较常见。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运用夸张写法突出了塞外雪景的壮阔奇丽,“冰”有“百丈”、“云”有“万里凝”之势,足见其场面波澜壮阔,且这也突出了作者要送友人的惜别惆怅之情。

二、凝练简明

成功的诗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准确、简洁鲜明的特点。咏物诗更是如此。简练的语言可以用少的词语刻画出所咏物丰富的景象与深刻的内涵。简练却不肤浅才称得上成功。

如:“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李商隐《蝉》)“梗犹泛”是化用《战国策·齐策》中苏氏劝阻孟尝君的典故,用以突出自己不屑做低职小官,为生计而漂泊的心情。而接下来的“故园芜已平”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芜胡不归”,用以表达了自己弃官耕田啸傲山林的想法。这两处化用使得作者本丰富炽热的思想情感仅用十字便抒发出来,达到简明扼要的艺术效果,实不简单。

三、含蓄委婉

在很多咏物诗中,含蓄委婉也是语言的一大特点。由于诗人多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而总是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赞“物”以此表达所传之情。

如:“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此诗句句都是在写柳,而全篇却又不见一个“柳”字;此诗句句都是在写景,而通篇却又是在写情;诗句句是在写物,却又句句喻人,言语的委婉含蓄可略见一斑。

咏物诗是较特别的,也很重要。其语言更是新颖、优美、特殊,我们在遇到咏物诗时留心注意一下其语言的特点,那么一定会收益不少。

猜你喜欢

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韩偓咏物诗研究
浅谈古代经典咏物诗对初中生写作思维的启示
注重融通契合提高咏物诗教学效果刍探
浅谈气象咏物诗萌发
从咏物诗看李商隐的悲情
从咏物诗看李商隐的悲情
论云鹤的咏物诗和准咏物诗
清代蒙古族诗人和瑛与《易简斋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