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象咏物诗萌发
2017-05-24罗申茂
罗申茂
摘 要:在魏晋南北朝以前,风、雨、霜、雪等在内的自然气象意象仅仅作为辅助意象出现在诗歌中,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诗大发展以后才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南朝气象咏物诗的大量涌现对诗歌的题材选择、创作方式以及艺术技巧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推动。气象咏物诗的创作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技巧也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南朝;气象;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云、雾、霜、雪等气象现象先于人类产生,并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休戚相关。“神在天为风”;“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在生产力低下的上古社会里,原始先民们将自然气象视作神力幻化而成,既崇敬又畏惧。人们将自然界的风、雨、云、雷与人的身体合而为一,不仅因为气象现象对农耕社会中人类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对自然界的產生的敬畏之情,也与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说法相契合。正是如此,所以自然气象现象为题材诗歌很早就出现了。
一、 在秦汉之前的发展状况
在《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现象的描写,如《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经·召南·殷其雷》中甚至还出现了描写雷电的现象:“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意为雷声阵阵,出现在南山的南面。不过在诗歌逐渐发展变化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文学作品中的风、雨、霜、雪、露等气象现象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味,而是常常被作为一种比兴意象,并用以抒发作者自身的情感。如《古诗十九首》之七:“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意指在时节的迅速流转中,野草上早已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诗人以季节的更替表达对人情无常的叹息。这些频繁出现的气象意象常常用以表达对四季变换和年华易逝的感叹,且多作为辅助蒹葭、杨柳、落英等自然物象类意象表达作者的深切情感而出现,对它们的创作描写常常点到即止。
二、 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
从先秦到两汉,诗歌经历了漫长的创作积淀,人们对诗歌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意识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如满月象征了团圆,杨柳意味着送别,枯叶代表衰亡……这样惯性的思维让文人们的创作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一旦描写某种客观事物便有与之对应的情感产生,久而久之便会容易忽视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欣赏价值。直到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兴起,才开始打破这一规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们在创作时大胆地跨出了这一步,开始有了对客观事物外在的独立审美趣味的萌发,而自然气象的审美内涵也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逐渐得到认识和提升,出现了众多专门描写风、雨、云、雪等自然气象现象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气象现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再仅仅作为比兴的手段运用中诗歌意象的点缀,也不再仅仅只是体现作者意志情感的附属品,而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王夫之《姜斋诗话》云:“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可见南朝咏物诗大盛也得到后世的承认。
三、魏晋时期的数据统计情况
南朝气象咏物诗的兴起有山水诗和咏物诗两大线索可寻,下表是从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南朝及魏晋时期咏物诗、山水诗以及气象咏物诗做的粗略统计。
从表中的变化大致可以看出,气象咏物诗是随着山水诗和咏物诗的发展而变化的,并于梁朝时期达到鼎盛,据统计仅萧纲(梁简文帝)一人便有50余首咏物诗,其中10余首为气象咏物诗。南朝著名文人中每人至少都有一至两首气象咏物诗。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水诗和咏物诗已经有一定规模的魏晋时期,由于气象类题材的咏物诗歌也还处在萌发阶段,此间咏物诗的主题多为飞鸟、植物类意象,而从刘宋时期开始,气象咏物诗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长。可见南朝诗歌虽然在创作技巧和题材选择上是对魏晋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但气象咏物诗的兴盛仍然表明了南朝诗歌创作的独特性。
南朝气象诗歌与咏物诗歌、山水诗歌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孕育其中,而又相互促进。而南朝气象咏物诗无论是题材、创作方式,还是对形式以及语言追求等方面, 都如“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般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一点却经常被忽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气象描写之于作品整体有一种着盐入水的感觉,很难予以具体把握和形容,它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二是对于具体气象现象的描写如风、雨、雪、露等,常常被归入咏物诗的范畴,和一般植物、动物类咏物诗同等看待。气象文学还没有被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和研究。南朝气象咏物诗为中国古代诗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参考文献:
[1]张应斌.“风”与文字发生学[N],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4
[2]诗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3]楚辞[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4]古诗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