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序列谈

2008-01-30郑晓龙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教材文章作文

郑晓龙

万物皆有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能力培养,知识有深浅,认识有过程,能力形成有循环,岂能无序?无序曰“乱”。

事实上,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大多无序。这只要看看学生的作文情况就知道。除了小部分优秀作文外,大部分呈现出一种“荒芜”状态。题目不像题目,文与题不谐调;文体混乱,各种表达方式混用,比例失调;行文无头绪,无层次,文意不贯通,结构随意而无章法;词不达意,话说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尴不尬。就连一些文学素养较好、自由写作诗歌散文还有些感觉的同学,写出的记叙文、议论文也往往凌乱无章。

学生作文总体表现出的“原始”混沌状态,明示着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无序粗放状态:缺乏系统、规范指导和训练。试想,如果我们曾总结过文章题目特点、题目的语言形式,作过专门拟题训练;如果我们区别对照练习过不同文体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如果我们曾指导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一般文章的基本结构模式……那么,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不难想象的另一番样子。也许,每个班里有三两个作文不错的同学,但教学的对象应该面向大多数。个别优秀的同学也许得益于家传爱好,天赋悟性,而整体的作文水平低下,是对我们作文教学状态的否定。的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面积呈现着“随意”状态。作文训练的“时间”随意,约定俗成的两周一次作文,常常被“无意”中挤掉一部分,训练的时间和“量”不能保证。训练的内容“随意”,上次写了记叙文,这次写个议论文吧;写了一篇命题作文了,这次写个话题作文吧。作文评改的标准也常常跟着教师个人的爱好走,或者跟着“应试”走,批语永远是那么几句话,作文的“质”不能保证。教无质量,自然学无建树。

造成这种随意状态的原因,一是对作文教学的认识问题。认为文章本天成,作文不是机器,不是由几个标准件就能组装的,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人为的条块切分,点面雕琢,不符合作文过程本身具有的特殊规律,作文教学应突出主体性原则,冲破理性化的樊篱。还有人认为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证据多是一些优秀生以及一些作家成功的经验。这样的认识否定能力成长的循序渐进规律,轻视教师教学的作用,强调自学自悟,只着眼于极少数精英的成长。有这样的认识,自然不去探究作文教学的先后序列。二是大多数教师无力致力于作文流程研究,理不出教学的头绪。三是多年来没有建设出一套系统、简明、适用的作文教材。

客观地说,多年来不少有志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者、一线教师,一直在孜孜探索着作文教学的科学序列,苦心探究梳理着教学思路,也编写出不少有意义有参考价值的教材。但梳理确立的教学训练序列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存在距离,不能被大家广泛接受,不能产生较好的影响和效果。下面笔者对一些常见序列稍作总结梳理。

文章知识序列。这种序列是依据文章学知识,按照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外部表现形态排列作文教学的序列。如题目—中心—材料—结构—表现手法—语言,或记叙—说明—议论,等等。这样的序列多以知识讲解传授为主,很难实现培养作文能力的目的。知识,是人们根据文章的存在概括出的文章的本质、特征之类,拿来指导学生具体作文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缺乏指导意义。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也不是接受了相关知识就能实现的,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文章学知识,也未必会写文章。再者,文章学知识细碎繁杂,不一而足,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传授。

作家创作序列。这种序列常参照作家创作的过程先后安排教学序列,认为作文先有感受,积累生活,然后进入创作过程。如观察、感受、分析、概括,确立文体,谋篇布局,修改润色等。作家创作过程对作文教学有一些启发意义,但成熟的作家创作和学生习作有着很大不同。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一群中学生养成使用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能力,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我们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他们连词造句,组段成篇的基本技能,写出一般的文通字顺的千字文而已。完全用创作理论指导作文教学不免大而无当。

思想内容序列。这种序列依据学生所接触的生活内容,甚至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安排作文教学的序列。认为作文是以“我手写我口”,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是第一位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有的按照“我与自然”“我与人生”“我与社会”等安排顺序,有的干脆把生活主题切分成块,如读书、勤奋、毅力、道德、理想、环境等。这样的序列更多参照的是作家创作的思路,忽视了中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生活区间是家庭学校一条线,不可能亲身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老师也不可能过多地领着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体验生活。只重内容忽视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容易把语言表达变成说教。

读写结合序列。这是一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也是较成熟的经验,多年来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实施着。这种序列,把阅读吸收看做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的手段和源头,把每一篇精美的文章看做模仿的例子,在对原文的熟读揣摩中,感悟生活的意义,启发作文的方法技巧。有的还把读写对应起来教学,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等等。这种方法把阅读领悟、模仿借鉴结合起来,既积累生活,又积累语言,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足之处是课本选文的内容形式很难和作文表达的过程规律吻合,一册书学完,难以形成完整的序列,学生大脑中构不成网络。模仿借鉴需要对原文熟读精悟,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学生对一篇课文往往读三两遍而已,不能熟读成诵,课文不能被熟练掌握,营养就不能被较多地吸收,大脑中没有课文的“影印”,就不能灵活地借鉴指导,容易流于生搬硬套。

思维训练序列。这种序列着眼于学生智力发展过程,如低年级,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期,练习想象作文;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持续性概括性都有很大发展,安排练习观察作文,情景作文;高年级是学生抽象思维的敏感期,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演绎能力、发散能力。有的按照创新思维的路子,先创设情景,启发思维;再质疑求异,多向思维;最后发散创新,写出个性。作文的确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但思维活动不是语文所独有,过于强调思维作用常常忽视了语言表达。

动态序列。这种序列是针对学生作文的情况灵活安排。事先没有确定的序列,在对学生作文的批阅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这种看似无序却有序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症下药,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只是和我们的教育现状还有距离。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能居高临下,熟练自如地驾驭作文教学过程,了解熟悉学生,指导有方,而我们大部分老师还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对一些年轻教师,他们更渴望有可依循的教材。二是要求因材施教,对学生面批指导,但可惜我们的班额动辄四五十、五六十人,“面批”很难做到。

另外,还有先放后收序列,先入格训练再出格训练。有的认为句群包含了文章的要素,作文训练的起点应当是句群,先写句群然后是句群的组合,最后是篇章。有的偏向于作文动机系统,如低年级着眼乐于作文,中年级不拘形式作文,高年级是富有个性的作文。近年有的新教材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口语交际为辅,构建“以阅读为基础,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口语交际为辅”的“三位一体”的写作训练序列。

各位同仁探索的作文序列和方法,异彩纷呈,虽然尚需检验、改造、打磨,但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的确,作文教学是一种集智慧、思维品质乃至人格道义诸方面综合素质于一体的教育活动。探索出科学的序列,编写出一套普适、有效的教材不是一时一人所能完成的。但作文教学应该有序,序列应该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学生心理智能发展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等,已是基本共识,只是还有许多方面尚需作更广泛深入的思考探讨。从一线教师教学需要着眼,作文序列加强实用性、可操作性应是当务之急。

首先,作文序列以及安排的内容,应该删繁就简,不能面面俱到。按现行的课时安排,两周一次作文课,初中或高中三年,大体四十多次作文。而对一个能力点训练到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一般要三四次巩固性训练。这样看来,三年时间有效训练的知识能力点不过十几个而已。这就要求我们从细碎如沙的知识能力点中淘洗遴选出最精要、切中肯綮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个大体序列。至于选择哪些训练内容可能见仁见智,但笔者体会,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是作文的基本能力,不可不练;常见文章的基本结构模式,不可不练;语言组织运用的基本方法,不能不练。那种无论是按文章学或写作学知识编制成的细密的网络序列,是不实用的,动辄几百页的厚厚的作文教材,也只能是个摆设。曾经见过一本小学分格训练的作文教材,五册书竟罗列了325个格,这种教材只能归入“学术著作”,而不算“教材”。

序列“简易”是为了实用,但不是简陋。写作知识全面丰富的教材倒是显得“简陋”,因为那是写作知识的堆砌。作文教学除了“大”的整体的序列,更重要的需要有“小”的序列,即每一个能力点训练的先后序列。这个序列不能烦琐,烦琐无用,三五步而已。序列中应包含可操作的步骤,学生能“拿得起”“用得上”。序列和内容,应该是对一些有用的写作知识的“加工改造”,编者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知识。如要求学生“描写具体生动”,就要给他们“具体生动”的操作方法。这个操作性知识是适度的,学生操作起来既有路可循,又不至于受到过分约束限制。很多人担心“操作步骤”会限制学生,但学会规范是必要的,有了规范“创新”才有基础。不少作文教学的教案、教科书,除了写作知识,就是罗列一些原则要求,缺少具体指导作用。

作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和阅读并列的独立的序列,有一本独立的教材,只是依附于阅读文本,难以构成较完整的序列。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很难把一篇篇前人的文章纳入到一个系统之中。但除了这个独立的序列之外,还需要两条训练“线”,一是读写结合的作文训练积累。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技巧、语言,都应该作为作文能力的营养材料训练吸收而为我所用。对课文的复述、改写,缩写、扩写,仿写,续写,都是必要的训练和积累的手段。这个序列可依据文本安排,可以有所侧重,理出一个简单的头绪。另一条线是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积累。无论是日记、周记、札记各种形式,把所见所闻所感,自由写下来,作为另一个作文积累的仓库。三线并行,主线突出,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丰富踏实多了。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00037)

猜你喜欢

教材文章作文
教材精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