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位执著的勇者

2008-01-16刘久贵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仕途归隐官场

刘久贵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是拥有众多崇拜者的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归隐,成了后世知识分子的永远牵挂,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但是,不少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消极行为。我却不那样认为。

29岁时,陶渊明怀着匡时救世的雄心壮志出仕了。“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12年后,他却弃职了,永远地回归了田园,过起了“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出仕,为什么弃职呢?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上地位显赫,到他这一辈时家道衰落,他肩负着重振门庭的责任。作为读书人,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共同价值观不可能不对他有所影响。他还要面对现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由于这些因素他出仕了。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专政,政治腐败,政局动荡,官场黑暗污浊,出身寒门的人遭到无理的压制,陶渊明自然仕途多舛。但这仅是客观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山村里度过的,朝夕和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接触,大自然的真美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痕。“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世情”。他身在官场,心系田园。“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他对田园生活魂牵梦绕。

陶渊明的归隐,也不是一时的冲动。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曾三仕三隐,每一次的出仕与归隐都是诗人人格分裂与心灵痛苦徘徊挣扎的再现。“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最后,他果断做出了抉择。“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三)。晋末曾征他为著作佐郎,辞不就。宋元嘉时,他“偃卧瘠馁有日”,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也拒绝了。陶渊明对自己的归隐至死不悔。

陶渊明的出仕生活并不快乐。“既自以心为形役”,“误落生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对出仕生活是全盘否定的。

归隐后,躬耕生活是很辛苦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而这一切到了陶渊明的笔下却美丽得令人心驰神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田园中,他找到了生命的自由,如鱼得水般的畅快。

由此可见,归隐田园是陶渊明最原始根本的夙愿,走入仕途是外界强加给他的,被迫的,是对他人性的扭曲。他的归隐是对“本我”“真我”理想的追求,追求自己的理想能说是消极的吗?

陶渊明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士族门阀制度盛行的社会,他的弃职使他失去了最后晋升的机会,成为所谓仕途成功者的笑柄。他在坚持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并非“诗意地栖居”。最主要的是遭遇了物质匮乏的生存尴尬。在归隐之初,他过了一段自给自足的生活,欣然自得。“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饮酒》其五)。到了后期,他家遇上了一场大火,烧毁了上京的旧宅,做官时积累的一点“隐资”荡尽,虫害和洪涝接踵而至,使他的躬耕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杂诗》其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甚至走到断炊、乞食的悲惨地步。就是在这样的景况之下,他写出了《桃花源记》。陶渊明是一位执著的勇者。

有人说,陶渊明不敢面对黑暗现实。但我要说他面对黑暗现实又会怎么样呢?结果可想而知。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固然是一种选择,但我们不能苛求一位出生于五世纪,处在封建统治重压下的诗人具有革命者的斗争觉悟和智慧,他能同污浊官场彻底决裂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抗争方式。试想,如果每一个厌恶官场黑暗的人都能毫不留恋地离开,是不是一种家国之幸呢?

还有人说陶渊明归隐后“乐天安命”,显得消极。其实,他所安的“命”只不过就是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他的乐天安命是一种实现理想后的满足,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享受,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在多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应更能理解陶渊明的归隐,应更钦佩他为追求理想付出的勇气,也希望“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成为振聋发聘的时代强音!

猜你喜欢

仕途归隐官场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草堂归隐
天宫院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仕途劫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仕途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