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思品课的课堂实效性

2008-01-16王立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思品实效性同学

王立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涌现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思品课堂教学,为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如何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呢?下面结合本人执教七年级思品课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认识。

一、亲近学生生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1.教学的氛围贴近学生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上课时,教师要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的、亲切的、喜爱的学习氛围。“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彼此期望,往往容易形成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隔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环境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

比如在上“我们的新集体”这节课中,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小学,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围成一个圈,用活动的方式来上这一课。通过“介绍自己,展示特长”、“一分钟演讲”、“优良班风我们创”等一系列的活动,一下子就营造出让学生感到美好、亲切、喜爱的课堂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品德教育变成了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同时,也让学生在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玩一玩中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到了集体归属感。

2.教学的内容源于学生生活

新课程提出思想品德课堂应该“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初中学生不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在教学“我们的姓名和名誉”一课时,我采用了两个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一是采用《水浒》人物的绰号;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展示了这样一段材料:“在同学中间,有互取绰号的现象。同学相见,以绰号相称,姓名竟渐渐隐退。开始,有的同学被取绰号只觉得有趣,挺好玩的。可要是被人不分场合地喊,引起大家哄笑,或引起陌生人讪笑的目光,感觉就大不同了。他觉得被同学丑化了,揭短了,难堪极了。同窗好友因此反目也不鲜见。”课堂中,我让学生实话实说:喊绰号表明彼此关系亲近,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结果发现,在两个教学内容中,同学们对班级中互取绰号的话题更感兴趣,讨论的面也更广,呈现的矛盾也更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或看过,或听过,或经历过,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交流起来自然有话可说。可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的生活事件和遇到的问题中生成话题,选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道德认知。

二、注重学生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1.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体验。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都努力转变观念,尝试活动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用各种有情有趣的活动串连成学生喜爱的思想品德课。

例如,在讲授“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这一课时,我首先邀请两个同学表演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情景:两个同学骑车相撞——矛盾发生;怒火冲天——矛盾激化;握手言和——矛盾解决。根据学生的表演,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由此导入新课。接着我播放了一段视频《六尺巷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张英和叶侍郎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既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又通过讨论明白了道理:胸襟开阔、谦让友善才是与人相处的法宝。最后,我又选取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一场大雪过后,路上结了冰,很滑,小季同学正走在上学的路上。他远远地看见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摔倒在地上,好长时间也没有爬起来。当他走近一看,此人是同学大猛,他暗暗高兴,心想活该。原来大猛在校表现不好,曾欺负过自己,但看到大猛痛苦的样子,小季犹豫了……我把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在多重关系的交互和矛盾冲突中去探究、感悟和践行,真正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最终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前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关注学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这是思品课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1.课内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是情景教学中的一种形式,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角色所面临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在七年级的思品教学中,经常运用角色模拟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达到思品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2.课外道德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品德教育光靠在课堂上进行是不够的。思品课要想提高实效,必须向课外延伸,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巩固德育的成果。校内,注意与各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与各科教学相结合,将品德教育有机渗透;与班主任工作结合,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参与的氛围,扩大参与的范围。校外,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去学校周边的公园进行参观,让学生充分体验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组织学生去社区和敬老院做好事,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组织学生去听法制讲座,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帮父母做一件事,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体验才有对道德概念最真最深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今后乃至一生的品德行为。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上,教师要“亲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活动”、“关注学生体验”,构建他们的道德认知,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达到思品教育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思品实效性同学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