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2008-01-16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阿宝橘子作文

赖 申

“语文的外延是整个生活”、“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当今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得出的结论。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是“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严重缺失,难以做到提高语文整体素养。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的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竞争?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师生的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课文教学中寻找联系社会的切入点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总有共同性的方面,所以总能在每篇课文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我在讲授《胡同文化》时,给学生一个启发:汪曾祺老先生在北京最普通的胡同里发现了北京的市民文化——自足、封闭、易满足。任何一块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上,都有文化的载体存在,我们的生活空间同样有很多文化的载体,能找到吗?少数略知一二的学生说得不清楚,越发激起了学生对本土文化探究的兴趣。课后学生上网查阅,到市县图书馆查询,掌握一定资料后还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解掌故的老人。最后借鉴课堂上分析“胡同文化特点”的方法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了关于《韶关石峡文化》和《韶关始兴县的客家围文化》等文章。不少学生完成该专题后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我们韶关也有那么有特色的文化,作为韶关人不知道还真感到惭愧。”而关注社会生活的学生还写出对《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哪个更封闭》的思考文章,揭示了现代人居住环境导致的心理趋向,有一定的深度和现实意义。

又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这三篇集中体现儒家思想的文章后,我就提供了一个材料:“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引起学生的好奇,特别是认为“学文言文没用”的学生更为疑惑,儒家思想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影响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去理解三篇课文提到的治国、修身方面的思想精髓。学生受到启发,更加想了解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还有什么实用的内容,于是就有了“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论语》、《孟子》、《荀子》开始被部分学生关注。要看懂就得有一定文言文阅读功底,这样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有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落实,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3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如何看“超女”现象、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次语文阅读课、定期举行“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社会观察汇报会”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有一个学生根据他亲戚的遭遇创作出作文《卖橘子》,写了农民“阿宝”家的遭遇:寄托全年希望的橘子熟了,雨却无休止地下,买橘子的老板难觅,阿宝只得忍痛签订了亏本的卖橘子合同。“到了摘橘子的时候,天气奇好,橘子价攀升”,“阿宝闷声地看着一框框金灿灿的橘子过秤,被抬上车”。“车开走了,阿宝拿着钱,怎么也笑不起来”。作文最后一段只一句“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结尾这一问,简直是一个沉重的“天问”!我读了这篇作文被深深地感染了。

是啊,“阿宝”一家是我们周围,乃至整个中国许许多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太复杂了——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农产品市场问题、农业基础建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写作的学生未必全考虑到这些,但其中的关注民生,思考社会,同情弱者……的情怀,不正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吗?

我将这篇作文打印出来作为范文,在评讲课中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并高度地评价作者直面社会,积极思考的眼光。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和良好的影响。

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的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阿宝橘子作文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English Clause Syntax
分橘子
熊猫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