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与语文课

2008-01-16袁雅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音乐语文

袁雅芬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住音乐的命脉,让这无声的艺术来培养和造就出更多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文化修养,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有位教育部领导曾经说过:“音乐是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音乐知识的普及和音乐修养提高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受教育者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寻找音乐契机:教材中有一部分篇目本身就是描写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等,我们不但可以从课文中重现当时的音乐,还可以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如鲁彦的《听海》、陈祖芬的《读海》等读来犹如一首伟大的乐章,时而舒徐流畅,时而激越雄壮。另外一部分篇目则可以利用音乐创设的特殊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努力达到音、境、情、理的结合。

其次,语文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内涵。选择相同旋律的音乐

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各种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诠释课文。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精选与主题密切相融的音乐,不能貌合神离或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有些课文清新小巧,有如泉水叮咚;有些课文大气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有些课文细腻含蓄,又像和风细雨;有些课文激昂热烈,恰似狂风骤雨。因此音乐的选择非常关键,不恰当的音乐非但对课文理解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妨碍学生的领悟。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感情应该与课文相近,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比如在上《孔雀东南飞》时,就可以先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来配合,让学生从那忽疾忽缓、时轻时重的乐曲中体验课文情感,共同感受其相见时的悸动、相知时的惊喜、相爱时的欢悦、送别时的凄凉、殉情时的悲切、“化蝶”时的真切,那么学生很自然地会由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幸的遭遇联想到课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这为老师正式讲析课文打下了情感的基础。在上《故乡的榕树》时配以歌曲《童年》,欢快的节奏和童趣的往事相得益彰;以《好汉歌》衬《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鲁达的形象跃然眼前;《我爱你塞北的雪》与《沁园春·雪》动静结合,风光无限;《黄河颂》突现出《风景谈》“人主宰着自然,人创造第二自然”的主旨。

再次,语文教师要设计完整的教学思路,捕捉音乐的最佳时机

音乐虽有“感染、熏陶作用”且有效、简便,但它毕竟只能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音乐使用在课堂的比重要注重分寸,不可“喧宾夺主”,音乐出示要把握好“火候”,要“该出手时才出手”。教师可以在一堂课自由选择音乐的时机。可以用音乐巧设开头,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所以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如用《天堂》带入《内蒙访古》,用《一剪梅》引入《病梅馆记》等。可以用音乐制造高潮,“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一堂好课也应该是波澜起伏、高潮迭出。通过音乐刺激学生,调动他们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考,如《纪念刘和珍君》讲到段祺瑞政府残害青年学生时插入歌曲《七步诗》,“悲愤”之情油然而生。用付迪生、任静的《痴心爱人》来淋漓尽致地诠释《致橡树》,学生自然可以体会什么样的爱情最真挚。可以用音乐巧妙结尾,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如《淡淡的深情》的尾声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升华感情,深化主题。《送东阳马生序》的结尾用《小儿郎上学歌》激励斗志。

最后,语文教师要搜集相关的音乐歌词,讲解课文的知识难点

音乐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宣扬文字。因此歌词非常流畅且朗朗上口,在遣词用字和韵脚方面都值得学生借鉴,特别是在修辞方面的运用:例如课堂教学《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学生兴趣不浓,教师就可以利用职高生熟悉的时尚歌曲来加深他们对“赋比兴”的理解,如,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小芳》一歌中“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这几句歌词详细地描绘了小芳是如何的好看,这就是陈述铺叙,其实也就是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还珠格格》主题曲《你是风啊,我是沙》把一对情侣比作形影相随的风沙,这是用到了“比”的手法。《聪明心糊涂心》:“风往何处从不说,留下空白线索。看尽繁华的迷惑,只有我的身影最寂寞。”整首歌抒发了都市女性孤独寂寞之情,但开头去从风说起,这是用到了“兴”的表现手法。再让学生自觉地找出“记忆是阵阵花香”用了通感修辞,“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用了比喻的修辞……这样教师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教学,巧妙地引导职高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逐步掌握知识。

有人说“音乐和文学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如果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将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课文音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音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音乐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