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听力题管窥
2008-01-07朱小波
朱小波
过去的大纲将语文能力分成“听、说、读、写”四个系列,其中的“听力”虽然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中均有具体明确的表述,但在中考命题中往往被忽略,即使偶尔考查,也常常是以文字阅读形式出现,是一种异化的听力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测试考生的“听话能力”。
现在的新课标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合并为“口语交际”,在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表述得更为细致翔实,其前瞻性、整体性、操作性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前几年的中考命题还是侧重于“说”,“听”仍未落到实处,除了厦门市一直坚持每年20分的专项“听力”考查以外,很少有地区涉及。可喜的是,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中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英语听力测试的普及,这两年来,莆田、贵阳、宁波、太原、漳州、象山、重庆北踣区等地的中考卷上纷纷出现独立的听力测试题,且分值较高,最高的贵阳课改实验区达30分。可以预计,这种朝阳题型必将受到各地中考命题者的普遍青睐。这应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些分析、整理。
课标链接
1.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
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阶段目标:就听力而言,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在此基础上,第四学段提出了“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的要求。
试题特点
1.题目简明。中考语文听力题有的直接借鉴外语听力测试,设置多道各自独立的小题目,比较典型的如厦门市。有的以一段材料为依托,设置几条与之相关的题目,形式上有点象现代文阅读,如莆田、贵阳、太原、宁波等地;但内容的理解要求比现代文阅读简单得多,侧重考查学生的听力,与阅读有本质的区别。
2.形式独特。在语文考卷上,这类题被称为听力题、听记题、听话题或听说题,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毫无例外的只出现题目,材料则由调频广播电台或考点广播站统一播放。这是传统的语文考试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3.内容丰富。这类题的取材范围广泛,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只要难易程度相当,各类文体、各种内容,均可用来制作录音材料。这也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关注生活,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准和思想道德素养。
4.优点明显。这类试题是紧扣新课标的听力要求设计的,是对四个学段的要求(详见上文链接)的综合考查,以达成总的目标。它的优点在于将“听”与“说”、“听”与“思”、“听”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它要求考生听清楚内容要点、听明白观点意图、听透彻深层意蕴,听的同时或听完之后还要快速准确地表述。这类题既将听力考查落到了实处,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联系、整体发展的特点。
解题策略
1.做好准备,充满自信。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各种试题的首要条件。因为听力题的材料不可反复再现,所以做好心理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进入考场后,首先要稳定情绪,不要把试题想得过难,而要满怀信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听力题也确实不是很难,而且有规律、有方法可循。另外,考试过程中要集中精力,静心听录音,辨音会意,沉着应考。
2.先看试题,有的放矢。按考试规定,一般提前5分钟发试卷。在正式听录音之前,通常要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这关键的几分钟,除按规定填好卷首外,一定要集中精力,快速将听力试题浏览一遍,记住要求,预计听力材料的可能内容。这样在听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捕捉相关信息,也更易集中注意力,减少听的盲目性、随意性。
3.静心倾听,快速解答。在初步了解听力试题之后,听录音时还应聚精会神,对照材料中的众多信息进行由浅到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辨认,从中筛选出需要的有用信息,迅速做摘要或直接解答较容易的题目。对信息的辨认可采用直接辨认、转义辨认与排除辨认等方法。
4.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听力测试中理解性试题是最难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多角度联系,深入分析思考,领悟材料的深层意蕴,对表面信息进行适当的整合,最后概括回答。做这种题目切忌边听边做,因为这样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而且理解不完整,影响正确答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闭目静心倾听,尽力领会材料的意思,尤其要领会短文的首句和尾句以及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句,适当记录关键词,局部有听不清、听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以免影响整体理解。一遍听完后,要快速扫视题目,对听清听懂的要及时做出判断。再听录音时,要集中精力,突破难点,重点听那些未把握的部分。最后根据整体理解,站在宏观的高度,概括材料的具体内容,找出主旨,作出推断,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