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章多一些波澜

2008-01-07赵立新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金氏气力张弛

赵立新

我们都有这个体会:一篇平铺直叙、枯燥呆板的记叙文,令人生厌;一篇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的记叙文,却会使人兴味盎然,百读不厌。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正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有波澜、曲折诱人呢?这就需要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小技巧。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张弛有度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学作品亦然。文学作品的张弛,主要指节奏的紧张和缓慢。张弛的手法是先形成“张”和“急”的气势,然后以缓笔衬托,从而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摇曳生姿。例如初中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到鲁达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大怒,要去“打死了那厮”。形势陡然紧张起来。接着却被史进和李忠劝住。于是又坐下为金氏父女筹集盘缠。送走金氏父女后,径到状元桥来。看似要打了,形势又紧张起来。却并不上去就打,而是先让郑屠分别将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十斤寸金软骨细细切作臊子,借以激怒郑屠。最后,才写到高潮,三拳打死了郑屠。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波澜起伏,张弛有度,让人百读不厌。

二、欲扬先抑

写人记事,如果要褒扬一个人,或者一种社会现象,不妨先贬抑一下;要批判一个人,或者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也可以先表扬一番。然后文意陡然一转,就会在读者的心理上击起波澜,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有一篇微型小说《“老虎”能不吃肉?》,大意是一位菜农董老汉请一位电工修好了线路,水泵又喷出了水。作者先写他收下了老农送去的菜,又不惜笔墨写董老汉宣传“吃小亏得大利”的道理:“‘老虎嘛!不喂点肉还成?不过你细想,喂点肉也不赔。如果他给你晚修几天,菜地浇不上水,一减产损失可就大了。”使读者对“电老虎吃肉”深信不疑。然而在小说结尾处写道:“天太热,他决定戴上草帽再讲,草帽下压着一张十元大票。顿时,董老汉愣住了……”结尾异军突起,讴歌了一位作风正派、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工人,收到了奇异的效果。

三、巧用曲笔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众说纷纭。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大力气,大家当然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都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这是夏衍的文章《野草》一文开头的一段文字。其实如果用直笔写的话,可以只用一句话: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但是,作者却故意绕个圈子,通过用老虎、大象等来陪衬、烘托,从而使人急切地想知道:到底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这样再把要说的意思说出来。这样写就远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显得文章有波澜。

四、制造误会

小小说《丰碑》写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支红军队伍正在翻越一座大雪山,途中发现一位冻僵了的老战士。他的衣服那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率领这支队伍前进的将军见此情景,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身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然而,有人却轻轻地告诉他:“这位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作者就是从这个角度下笔,先给将军(也是给读者)造成一种误解,最后才蓦地一转,给人以意想不到的震撼力,使读者陶醉在这动人心扉的艺术境界里。

猜你喜欢

金氏气力张弛
Effect of laser focus in two-color synthesized waveform on generation of soft x-ray high harmonics
On-surface synthesis of one-dimensional carbyne-like nanostructures with sp-carbon
基于重型装备室内搬运及移位的组合式气力搬运装置设计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六) 攒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种”珍珠真神奇
侦探日记
中国古典舞作品《月满春江》的气息运用研究
气力式静电感应喷雾系统研究
Tracking the Moisture Sources of 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in Shandong,China in July 2007: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两碗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