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
2008-01-07崔文芳
崔文芳
问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和社会进步。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探究、创新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不断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使我们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学习主体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力求做到学生的事学生自己办,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课堂上,教师要静下来,学生要动起来,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把整个教学过程变为教师指导之下的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
教师启发诱导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索,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基本方式。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尤其要重视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善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维轨道,善于把学生引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浮想联翩的思维佳境,真正使课堂成为发展思维、激发情感的自由王国。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在空洞的议论和动听的口号中进行的,而主要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创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创造才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只重言论,不重行动,只重思维,不重操作,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一事无成。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实践操作活动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拿出实实在在的创造性“产品”,尽管这些“产品”不一定完美,而且绝大多数可能是“丑小鸭”,但它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甚至终生受益的。
四、要把师爱作为施教的前提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投以真诚的爱心,以其爱心唤起学生的诚心、信心、责任心、使命感。一般说来,凡是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观点、思路和方法,不搞一言堂,保证让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情,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保证。
五、要让学生不断成功
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需要成功的支持。反复的解决问题的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坚定他们努力探究的意志。因此,我们在设计习题时要从小处入手,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帮助学生不断成功,从而使他们认清自己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主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每一点成就,不论这种成就多么微小。要对他们的成功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都要细心发现,高度珍惜并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多加指责,只要不涉及社会理论道德,就可以置之不问。
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认为简单地提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而是要精心、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这需要做到:①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绝对不问。②问题设计要有适宜性。使设计的问题符合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即有一定的思维量而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③问题的设计要有操作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要注重解题过程,不仅要学生解出正确答案,更要知道答案是怎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④问题设计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⑤问题设置要有艺术性。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融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使设计的问题一要有趣味性,二要有新奇感。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而能完成的,老师要有韧性和耐力。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并持之以恒,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他们的知识才能有提高、有创新,其知识才能得到升华,造福于人类社会。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