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常见的几种错误及纠正方法
2007-12-29刘杰张继荣
体育教学 2007年1期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学生发展身体素质的一项较好的锻炼项目,也是很多地区中考体育及高中会考体育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可学生往往在练习和测验中¾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动作,虽然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材都不差,但未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因此,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动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动作规范,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取得最好的成绩。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供大家参考。
1.持球方法不正确
产生的原因:
两手没有五指张开,两拇指未成“八”字形,而是呈“一”字形。
纠正方法:
强调动作,五指分开成半球形,两拇指成“八”字形,五指紧贴球,用力掷地数次,使动作定型后,再进行持球头上掷球练习。
2.向前下掷实心球,没有抛物线;实心球出手角度过高,使抛出的球见高不见远
产生原因:
1)实心球离手太晚。
2)掷球时,前脚没有用力支撑,屈膝,弯腰、低头。
3)出手瞬间动作变形、脱手;没有向前上方做鞭打动作。
4)肩关节灵活性差,两臂后引不够,造成掷球时,工作距离太短,使掷出的球只是向上抛。
5)最后用力时低头,没有适当的收腹,身体重心过于前倒;没有适当的扣腕拨指动作,只是向上推球。
纠正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实心球离手时的动作要领,然后用较轻的实心球或软排代替实心球进行练习,逐步过渡到用实心球练习。
2)徒手练习,两手向后举起、背¹、然后后脚用力蹬,前脚用力向前上方撑的动作;熟练后再加练挥臂收腹,这时要求练习者掷出球后,抬头看前上方或用眼余光看实心球的运行路线,用力由小然后逐步过渡到用全力掷球。
3)指导学生区分清收腹与弯腰。因为弯腰会降低出手点高度,减少出手角度,从而影响成绩。
4)结合蹬地、重心前移、收腹动作用单臂交替向前上方做鞭打练习;然后双臂同时进行练习;动作由慢到快,用力由小到大,逐步过渡。
5)做压肩练习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两人一组相互同时压肩,也可在单杠或双杠上做压肩练习;或学生持球时,教师一手轻À学生持球的手,一手轻顶住学生的背,使其所持的球尽量向脑后上方引。
3.实心球出手没有速度,或未完成掷球动作球就提前脱手,或开始头上掷球时,先屈肘将球降至后下方,再掷球,
用不上腰腹和以胸带臂的力量
产生原因:
1)两手握球没有用力,只是手指轻托球,造成手指与实心球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当头上掷球时,作用到实心球上的力量较少。
2)头上掷球时,两手臂不是向前上方挥臂,而是肘关节先向前下降,再掷球;造成手指很难控制实心球的方向,力量也未能连贯作用到实心球上。
3)学生错误的认为头上掷实心球就是纯粹两手臂用力抛出的动作。
4)将向后下屈肘误解是向后引臂。
纠正方法:
1)强调动作,五指分开,两拇指成“八”字形。
2)两手要用力握紧实心球,并要逐个检查、落实。
3)肘关节先下降再掷球者,多做向前上方徒手挥臂练习,即鞭打(前上方用标杆固定一标志物)悬浮物练习;或老师用手轻托其肘关节,使他有所感觉,逐渐改进。
4)明确告诉学生头上掷实心球不只是投掷臂的力量,而是从脚蹬地发力开始,过渡到腿,再¾躯干传送,最后通过手把全部力量集中于实心球上。
5)教师示范区别向后下屈肘和向后上引臂动作;然后让学生以两脚前后开立的姿势站好教师用手轻托、À持球手,球不出手使其感觉向后上方引臂的方法,体会由下而上的用力过程。
(北京市十一学校 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