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背后
2007-12-29韩会君
体育教学 2007年1期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四(1)班的小伟,人长的机灵,头脑灵活,就是身材“伟岸”了一些,体重有些超标。开学一段时间了,他几乎每节课都会迟到,每次当我要批评他的时候,他都会说:“老师,对不起,我上厕所去了。” 通过课间与学生谈话,我大概了解到了小伟经常迟到的原因。
我校每年元旦左右,要进行一项学生耐力达标测试,于是在每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我都会安排长一点距离的跑步。由于小伟同学体重较大,耐力素质差,所以跑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别的同学在前面排着队跑,只有他一人在队伍后面苦苦追赶,同学们有时还会嘲弄、取笑他,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产生了逃避的念头,才会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躲进厕所,经常地迟到。明白小伟迟到的原因后,我深感内疚,为没有仔细考虑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而不安。我想,如果直接点出小伟去厕所、迟到是为了躲避耐力练习,可能会造成小伟同学心理上的更大的刺激。怎样才能使小伟不在回避问题和困难而参加耐力训练,不再迟到呢?我决定不在沿用传统的大家一个标准,共同练习的教法,而采用“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我与小伟同学进行了沟通,获得了他的认可。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小伟同学的耐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顺利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耐力达标测试标准。而且,再也没有迟到过。
通过小伟迟到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每一个教育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教育故事,也昭示着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这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学校 050071)
[点评:现象背后有着我们需要寻求的本质和解决的方法,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其实了解学生就是了解自己,解决问题就是提高自己,善于发现一些现象背后的问题并合理解决,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