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第二眼”看学生
2007-12-29谢炎
体育教学 2007年1期
2年前,我的师父一开学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调查者受命去访查该地区贫困的原因。出发前,就有人告诉他,那儿的人特别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这话给他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果然,他去田里暗访,看到一个农夫模样的人在割草,那人割一会儿就坐着休息一会儿。“这儿的人真是无药可救了!”于是他回头就走,就在转身的一瞬间,不¾意的又看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个农夫原来没有双腿。那位调查者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第二眼”就要冤枉了一个勤劳的残疾人,更可能还要冤枉一方百姓。
那是前年第一学期开学初,五(3)班有个学生叫高海峰,他是我校最“著名”的学生之一,为什么说他“著名”呢?一、身材高大(体重110公斤,身高172厘米),说话大嗓门,语言粗俗。二、文化成绩极差,上课行为极差,还喜欢和其他高年级学生打打闹闹,脾气较倔强,在校外吃软怕硬。同学和老师对他极为反感。有的老师私底下和我讲,没有哪个老师敢教训他,他的父亲也很难管住他。但有一件事使我改变我对他的看法:他是坐在教室最后面的,由于教室学生较多,垃圾也较多;有一次我看见他乘教室没其他同学独自一个人打扫卫生。第二天,我在体育课上故意让他讲话,不阻止他,然后抓住他讲脏话的把柄,让他先罚跑400米,跑完后马上进行思想教育5分钟,再利用课后10分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连续2节体育课,他开始有些触动了,下课后主动找我,问我为什么只针对他一个人,我笑而不答。又过了一周,他又找到我,还是问我为同一个问题,我把同学和其他老师的意见讲给他听,同时把我的想法讲给他听。过一段时间后,其他老师向我反映,高海峰变了,变得懂礼貌了,上课的小动作也少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学校运动会上,他3次破区铅球记录。又过一年,他把区铅球记录提高进1米。有的老师询问我是怎样改变一个差生的。我就把事情的¾过告诉他们,并一再强调,这不是变相体罚。其实教师的“第二眼”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½苏常州市丁堰中心小学213013)
[点评:习惯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具有节奏和条理,习惯思维延续着自己的认知原则,主观的判断就忽略了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一个故事和一位老师的亲身¾历告诉我们:让我们多看一眼,我们会发现平凡后面的伟大,平庸后面的杰出;泥土覆盖下的可能就是要我们再看一眼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