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几个问题

2007-12-29邵伟德王章明余立峰

体育教学 2007年1期

  一、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羊”,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自主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教师教的方法,因为教学方法中虽然包括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法,但其侧重点是不同的,教的方法主要侧重于教师教的策略,而学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两者有其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与教师教的方法混淆与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特别是运动技能学习,它有别于知识性的自主学习,除了运动知识的接受,还要亲自参与运动实践与体验,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若没有教师的参与、引导与指导,一味追求所谓的“自主学习”,不但会造成“放羊”式的教学形态,学生也无从学起,学而无获,同时还存在着更大的运动安全的风险。因此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难度较大,它不仅要以运动知识作为一定基础,还要有必要的运动技能基础,同时还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故体育教师在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需要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并与教师的教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合理制定目标,选择适合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应作为运动技能学习方法的补充
  
  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主要的形式有由教师教的方法而展开的如完整法、分解法、竞赛法、直观法、纠正错误动作方法等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没有专门从教学方法中分离出特定的学生学法,在教课书中只是提到了一些从传统运动训练中借用的方法来表达,如Ñ环练习法,重复练习,间隙练习法等,但这些运动训练方法与真正的学生学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法、训练方法、练习方法等种种混乱与误解。
  这里尚需进一步区分两个重要的概念:在教师严格指导下的学生学法与自主学习方法。从体育教学整个系统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相互统一的,也构成了教学的一个整体。教师的教法中实质上也内含了学生的学法,如教师的示范法本质上就是针对学生的观察模仿条件下提出的,如果没有学生的仔细观察、积极模仿、主动记忆等,那么教师的教学变得很空洞;再如教师的讲解法,如果没有学生认真听讲、理解、领会,那么教师的教法也会变成自吹自擂。但自主学习方法与教师严格指导下的学法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也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但更需要相对自由的空间,需要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摸索等过程。因此自主学习方法是一个比较相对独立的学习方式,无需教师的严格控制。然而自主学习并非无条件使用的,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整个过程来看,教学的初期,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的示范、精辟的讲解,以形成比较清晰的运动表象;教学的中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展开强化练习,并不断纠正错误动作,巩固已学的运动技术;只有在教学的后期,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运动技术条件下,学生才有能力开展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主要是针对过去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缺乏热情,在教师“满堂灌”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不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无限扩大,因为教师的教学始终是运动技能教学方法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则是教学方法的补充。因此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安排自主学习的时机、时间、内容等,才能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学习自主学习应安排在每个运动技能单元学习的后期,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学生自身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达到巩固与提高运动技术,其安排次数可以控制在每单元2~3次。
  
  三、在课外的练习中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活动,也适合于体育健康知识的课外学习
  
  由于课堂内的教学时间所限,加上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运动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只能根据学生产生问题的共性加以辅导,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从学生的初步学习到逐渐改进与完善动作技术再到运动技术的自动化,更多的需要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与体悟,而这个过程主要是靠课外大量的时间来实现的,而在课外反复的锻炼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起了主要作用,因此要使运动技术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就需要在课外大量的时间里进行强化自主练习,并在不断的练习中纠正错误动作,形成具体个性化特点的运动技能,达到真正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新体育课程中有2个学分是必修课程,其中一个学分是体育健康教育,它不同于运动技能室外的教学,与传统的理论知识也有所不同,但它基本属于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如课外上网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学习目标等,帮助体育教师更好更顺利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但在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的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对学习时间和频率的控制,Ô则上不能影响干扰其它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课外学生的学习任务已¾很繁重,若还要大量增加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时间,学生、学生的家长、其它学科的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意见。
  
  四、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评价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在学习前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在教学的最后必然需要有一个目标评价体系作为一个保障,如果没有这个保障,自主学习则会变得没有任何压力,学生也不会重视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结束后应对自主学习的情况作一个评价,才能更好地督促学生参加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方案以供学生“主动选择”
  
  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角度来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如前所述,一开始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也应跟随教师的思路与方法来开展学习活动,到了练习的后期,学生对该知识与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但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教师参与,那么此时教师到底起何作用呢?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在课前应事先安排各种不同的练习手段、方法、器材等,以提供学生“主动选择”的机会。因为此时学生虽然对运动的知识与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就如何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方法进行练习还是很模糊的、一知半解的,如果体育教师不给予学生任何帮助,那么学生也就无从下手,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练习方法、各种纠正错误动作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点有机会进行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改进与巩固运动技能,如: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练习手段可以安排引体向上、前抛后抛实心球、俯卧撑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又如发展乒乓球攻球能力,可以安排做模仿练习、对攻练习、在实战中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去选择。久而久之,学生主动选择的能力就提高了,可选择的练习方法也增多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就发展了。
  
  六、自主学习应与所学内容相结合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需要自主学习,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自主学习,如果千篇一律,则会弄巧成拙。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合理地安排自主学习方式,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按毛振明教授对体育教材类型特点分析来看,一般的介绍类项目、锻炼类项目,如田径投掷项目、急救方法、步行À力、定向越野、实用性跑、实用性跳跃、实用性投掷、部分体操练习等,则不必安排自主学习,因为这些教材内容的教学学时本身较短,不可能再给出一定的时间来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精学类教材中则可适当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因为这些模块的教学需要学生深入地学习,不仅要求学会,还要学懂、学乐。这里的“学懂”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学习与练习时间来体悟运动技术,把自身的悟性与教师的教学¾验融合一体,达到真正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