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能学习情境的作用和特征解析

2007-12-29张海平

体育教学 2007年1期

  一、运动技能学习情境化的含义和作用
  
  为了克服枯燥、机械、乏味的运动技能教学的弊病,创设学习情境被认为是必需的。何谓“运动技能学习情境化”?我们认为,运动技能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更有趣地学习运动技能,而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只是教学内部的需要。比如,在小学水平二快速跑教学中,有教师设计了“É林运动会”,将学生分为“虎队”“豹队”“马队”“鸵鸟队”“小白兔队”等等,参加接力比赛,然后要求每组学生描述这些动物跑的特征,结合这些特征进行表象、模仿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情境虽然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为归宿,但决不是套用外部的情境,最终还是简单的动作积累。运动技能学习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运动技能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学习情境既是事件,同时又是问题,但不是运动技能本身。
  运动技能学习情境的作用大致可以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我们从各个水平层次分,再来大体归纳它的作用,例举水平一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是: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拍球动作可以创设“NBA”小球星训练营;体操动作滚翻、攀爬等动作可以模仿和想象动物的各种动作。创设上述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遵Ñ自己的生活背景去准确的把握技能内容,而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技术动作,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技能的迁移和应用。例举水平三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等。在篮球技战术学习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将学生分成两队,一队以“挡拆”为技战术主题的“爵士队”,一队以“三角进攻”为技战术主题的“湖人队”,展开激烈的技战术探讨和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掩护技术和技能,中锋和前锋、后卫之间的三角传球线路和无球侧的穿插、扯动技术。这些就是以学生的¾验为背景的迁移,可以促使课堂资源的生成。再次,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以水平五为例,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高中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比如在传授篮球投篮时,对出手角度的分析就可以用数学和物理中所学的抛物线概念和抛体运动的轨迹知识来解释,教师可以设计“抛物线和入篮角”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投篮队员的身体高度、置球部位、出手角度与高度以外的应素来分析,即抛物线的高低,决定入篮角的大小。
  因此,创设、呈现学习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有效运动技能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
  
  情境对运动技能学习虽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设置牵强,也不能起到预计的效果,那么,怎样的情境才能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它们各具什么样的特征呢?笔者以为:
  其一,弹性和可变性。为了能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具有系统性,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按技能的难易程度进行单元划分(单元划分的依据其中之一),在单元框架下安排每一课时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学习情境的引入可能会增加教师调控教学过程的难度,学习情境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完整性,但涉及到具体一课时的技能学习时,又有一定的单一性,除此之外,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又要引导,而单元计划给予的课时时间是有限的,二者在操作中往往产生矛盾。这要求学习情境设计时要有充分的弹性,最好分成几个板块,便于教师在保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根据时间需要灵活处理,比如就篮球掩护(挡拆)配合技战术设计问题探究情境,分成若干问题情境板块:1)怎样破侧掩护?让学生讨论挤过、穿过和换防三种方法;2)无球掩护的方法和破解,这与侧掩护有什么细节上的差别?3)除了教科书上的正统的侧掩护还有一些更实际的掩护方法,在今年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希腊队的掩护有什么样的实效性(拓展性问题情境);4)攻击性防守破掩护的方法?(被掩护队员不换位堵截,同伴上步堵位)。另则,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验是在不断丰富与积累当中,教师对同一技能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学习情境应该随着教学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不能选定某个学习情境之后就多年不变,否则会使学习情境失去应有的吸引力。
  其二,情意性。体育课堂教学的情意能力包括参与运动态度,对某项运动的兴趣,以及合作意识(群体意识)的培养等等。例如水平四的情境创设需要强调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义精神。在多人合作跑(N人、N+1足合作跑)教学中创设红军过草地的动人情境,结合课本《过草地》的背景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纪念氛围,从小处(多人合作)到(大处)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抽象的技能转变成相互合作的体验。因此,情意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事件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动作应当伴随着情感变化,情意性是学习情境的内在要求,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创设运动技能学习情境时需要教师仔细甄别与选择。
  其三,创新性。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要¾常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颖和变数,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求新、求变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如教授“勇敢者道路”时,一教师将红军过草地的情境结合起来,并巧妙的运用敌人枪炮的声音(音乐)来配合投掷教学,学生运用课本上《过草地》的情境想象,冲过敌人火力网,用小垫子当“盾牌”,而“敌人”则用纸球、瘪气的排球当“手榴弹”进行投掷。还有各种线条、图案和器材(山羊、体操凳、软垫子)设计了“陷阱”,让学生跳过或快速绕过它们,这堂课成为情境创设培训材料的主体课。新奇的情境不是学生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而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要有意想不到的新奇。主题是人教版的“勇敢者道路”,情境是学生普遍熟悉的“过草地”,学习内容是过障°和轻物投掷,它的结合点恰恰是“草地中的泥潭”针对内容中的障°,“敌人的枪炮声”针对的是轻物投掷,意外之中存在融合。感到新奇是体育与健康课中也会有语文文本知识,文与“武”怎能沾边?这在学生课前形成了一个“结”,要想揭开此“结”必须进入活动,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得到充分的激发。
  其四,实际应用性。目前,情境教育模式以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更是突显其主流地位,但笔者在一些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中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有些变味,纯粹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以模式为先,没有切实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目标的达成。我们说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没有实际的练习和活动,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那些“花架子”的课堂其实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其五,成功体验性。成功会给人带来快乐。创设成功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让学生饱偿努力探索、勤奋练习后获得知识、技能取得的成功情境,让他们的学习信心得到增强,运动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使师生都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2002年的浙½省创意课评比活动时,罗燕老师的“小小建筑师”通过创设“铺路——运砖——造房子——评小小建筑师”等一系列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最后课堂达到了高潮,也就是“小小建筑师”的评比,这既是课堂的主题,也是成功情境创设的最佳境界。最后每个小组都评上了最佳创意奖、实用奖、造型优美奖、最佳合作奖、学生个人都获得“小小建筑师”称号,并举行了发奖仪式。成功的体育课堂关键在于成功情境的创设,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成功,都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感,是学生进入下一次学习的动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成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激情和对运动的热爱。
  (浙江绍兴县漓渚镇中学3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