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2007-12-29

体育教学 2007年1期

  编者按: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季克异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首先回顾与总结了2006年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2007年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作了介绍。采访中,他着重谈到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记者:秘书长,请您简要回顾一下2006年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季:2006年我们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根据国务院陈至立同志批示意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23日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体育局的主要领导和部分学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印发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和各省(市、自治区)的¾验交流材料,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正式宣布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作了讲话。北京市为会议准备了体育教学、活动的精彩展示。
  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¾验,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部署。会议特别强调,加强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共同决定,共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从2007年开始,掀起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会议的顺利召开,必将对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进一步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在北京召开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会议,总结了2005年的试行工作,确定了2006年的工作要求,表彰了2005年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6年6月至9月,各地上报了3000多万学生的《标准》测试数据。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对测试数据上报系统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为2007年在全国正式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好了准备工作。
  3.继续组织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开展学生“集体竞赛项目”的实验工作。向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区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体育集体竞赛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体育集体项目的实施Ô则。目前已¾开展的项目有:多人跳绳、Ð作跑、二十四人二十五足跑等。
  4.筹备2007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印发了三部委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通知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安排了提前进行的预赛工作,部署了关于征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论文的工作,成立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学术委员会。
  5.研究、创编了《系列校园青春健美操》。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调研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创编了系列“校园青春健美操”,共包括4套操:《青春魅力》《创造奇迹》《神采飞扬》和《活力无限》。2006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会后在北京、上海、南京试点推广,取得了成功的¾验。“校园青春健美操”的推广,不仅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6.开展了对学生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问题的调查。为落实国务院陈至立同志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问题严重》一文的批示精神,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成调查组,先后赴山东省、河南省、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地对部分参加高考体育测试的学生进行抽测,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暗访。调研结果以教育部的名义向陈至立同志做了汇报。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2007年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季:2007年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掀起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大面积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明年的主要工作如下:
  1.认真宣传、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国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秘书长暨体卫处长会议,学习、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2.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健身运动。开展“阳光健身运动”,强调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安全防范,同时要大力开展“阳光健身运动”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达标争优”、“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健身运动”的开展。
  3.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科学论文报告会。组织好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争取精神文明和竞赛成绩双丰收;要通过科学论文报告会,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
  4.组织“2008北京奥运”宣传教育工作。与国家体育总局、北京2008奥组委有关部门合作,在全国高等学校开展以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为主题的“奥运文化进校园宣传活动”,活动方式有动漫比赛、演讲比赛及礼仪、技能、知识比赛等。
  5.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教育部成立专家组,正式启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等四个专业的课程方案、各类主干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编写各类主干课程的教材。筹备第四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
  6.全面落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研究和改进体育考试内容、方法,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
  7.继续开展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召开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¾验交流会,促进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推进“2+1项目”和“集体竞赛项目”的实施,组织全国中小学“集体竞赛项目”比赛;系列《校园青春健美操》的试点工作推广到天津、青岛、广州、杭州、沈阳等城市。
  
  记者:针对学生体质的持续下滑,学校体育工作中有哪些相应的举措呢?
  季: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继续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彻底改变学校体育工作薄弱的状况。
  
  2.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学校领导班子要把体育工作真正摆上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体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各地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课程设置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根据体育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要引导学生积极上好体育课,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氛围。要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至少掌握两项用于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要规范学生在校作息制度和学习时间,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到实处。中小学要认真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要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寄宿制学校要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
  高等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通过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课外体育锻炼。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2~3次课外体育活动。要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朝气和活力。
  5.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功能、指导功能和反馈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激发学生自觉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要认真组织开展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健身运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园内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推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6.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并完善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要将体育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的总分,要充分利用评价体系的导向功能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家长重视和关心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整体改革中,要认真总结体育考试的¾验,正确处理体育考试与整个评价体系的关系。在确保不削弱体育考试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激励和促进功能的前提下,使其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和需要。同时要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有效的促进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7.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小学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按照体育课时占学校教学总课时的比例,重视核定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并据此配备体育教师,以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养,特别要加强对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上岗培训,使其具备组织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未¾培训的兼职教师不得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杜绝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要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当地的实际,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8.学校体育既是国家全面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要加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普通高等学校要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健全物质保障体系。要科学制定学习、训练和参赛计划,合理解决学训矛盾,保证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要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增强教练员的敬业精神,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教育部门应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9.要切实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¾费的投入,并保证学校体育工作¾费的投入与学生人数增多、课时增加的同步增长,要认真执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配齐体育设施与器材。同时,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努力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认真做好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及防范工作,制定安全措施,明确安全责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伤害问题,积极总结和推广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的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的¾验和做法,切实解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运动伤害问题。同时,要坚决纠正以安全为由削弱学生体育活动的现象。
  10.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加大督查力度。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对学校日常工作检查以及对学校第一负责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学》编辑部 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