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坏一点又如何

2007-12-29

体育教学 2007年2期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七年级的体育课,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学校一般在冬季上跳绳课的较多,再加上跳绳已被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而事情也就发生在一节跳绳课上。
  当时我把男女各分为两组,并由各自的组长负责,而我则是轮流查看、指导。刚开始时学生或许是冷的缘故吧,一个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积极性非常高。为了能更加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动热情,我告诉孩子们说:“练习大约十五分钟之后,男女生要进行一场跳绳对抗赛,负者要无条件给胜者的一方表演一个节目。”此言一出,果然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孩子的训练热情被推到了高潮。可恰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个别学生协调性较差,屡次上绳出现失误,出于对胜负的关心,部分跳的较好的学生开始埋怨起来:“你怎么那么笨呀,总是你影响我们……”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时,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用过多的语言教育他们,而是从另一名学生手中接过了绳子,我摇绳让他们跳。当跳的差的学生过绳时,我除了必要的提醒和指导外,同时放慢摇绳节奏,尽可能的让他们一次过关,而当碰到跳的较好的学生时则故意打乱摇绳的节奏,“逼”其出现“失误”,这样几轮过后,反而学生们之间的埋怨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之间的提醒和向往成功的热情。我看时机已到,便放下手中的绳子让全体学生集合,并讲了这样一段话:
  同学们,从今天的练习当中看的出来,大家的情绪都非常的高涨,练的也非常认真,达到了锻炼的目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跳绳是个集体项目,大家只有相互帮助才能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讲完话之后,对抗赛开始了,孩子们用各自的行动在向我证明着自己,我的目的达到了。
  对抗赛结束后,按规则负方无条件兑现了“诺言”,一堂跳绳顺利结束。
  看来有时候做老师的偶尔学“坏”一下也并非坏事,没准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点评:学生在集体练习项目上的能力差异需要老师的协调,像张老师那样的学“坏”一点,既教育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相互体谅、团结协作本就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