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案例

2007-12-29

体育教学 2007年2期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目前小学里的女老师过多,男老师过少,导致学生的性格,特别是男生,表现出过于柔弱、缺乏刚毅的特点。部分男生在遇到挫折时,经常像女生一样犹豫不前,甚至哭泣,没有男生那种刚强、果敢、干练的作风。因此,以男老师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特别是男生刚强、勇敢的性格。在一次体育器械课中,面对一名男生的犹豫不前,笔者采用鼓励、团队激励等柔和刺激法,特别是严厉批评法促使学生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相信对培养学生男生勇敢、顽强、果断的品质有所帮助。现将此案例展示如下:
  
  一、背景
  
  1.学生背景
   学生小章在体育课上属于体育学生困难生(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但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通常,体育困难生的绝大部分通过教师耐心正确的引导,都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效果。但该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意志薄弱、自卑等心理障碍,他虽然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但一旦碰到一点困难,他就会退缩、逃避,实在躲不了,就应付了事,因此,体育能力始终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2.课堂背景
  教学内容:跳箱组合技术课。助跑起跳在跳箱上成跪撑状,然后起立接挺身跳,分5次课完成,笔者是任课教师。第1次课是学习踏跳技术,第2次课是学习踏板起跳在跳箱上成跪撑状,第3次课是学习站在跳箱上向前挺身跳下,并要求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将以前所学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第4次课所有学生练习组合动作,并要求所有的学生能基本上完成此组合动作。
  教学进度:第4次课。在前3次课上,由于只要求完成组合动作的一个环节,因此难度较低,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小章,他的分解动作的完成能力不低于别人。第4次课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组合动作,并接受教师的检查,不管是从动作难度,还是从心理压力的角度,学生完成任务都有了一定的困难。但全班学生基本上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都基本完成了任务。但小章同学却完成不了任务,不是在踏跳上出现问题,就是起跳动作不对,核心困难在踏跳上,当他发现同学们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后,相反他却不敢跳,停止不前。
  
  二、教师处理
  
  笔者在上此单元课时,有意地注意了该生的表现,发现该生在前3次课的表现不错,能较好地完成老师的任务,动作也比较到位,表情也比较自信、轻松。针对第4次课出现的情况,采取了2个措施:第一,带领该学复习以前的分解动作;第二,号召全体同学鼓励他,并请多名能力不同的同学给他做示范,激励他的斗志,笔者也在旁边给予积极的鼓励:“刚才的几个动作不错,再努力一点,就能做得很棒了”。但该生一直不肯做组合动作,最多跑几步,然后就走了回来,停止不前。在此情此景,笔者没有让他停下来,让他回队,因为笔者知道一旦让他不跳了,就等于放纵了他的惰性,宣告了他的心理障碍的胜利,以后再去克服他的内心阴影,将会更难。同时笔者认为他有能力完成任务,主要是第一次做时,未能完成任务,对自己不自信,再加上意志薄弱,而且男孩子那种勇敢、刚毅的心态也未得到很好的激发,才产生此时的现状。因此,笔者由刚才的鼓励、柔和的语气转为了严厉的语气,要求他注意力集中,必须完成任务;学生的表情由犹豫转为了无可奈何,眼睛开始惊恐的盯着老师转为看着跳箱,好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助跑、踏跳、成跪撑、起立、挺身跳下,尽管有些缺陷,但动作一气呵成,顺利完成,同学们为他的成功热烈鼓掌,笔者也对他进行了大力的表扬,该生表情逐渐活跃了起来,露出了欢喜的神色,然后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反思
  
  课后,笔者对这个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该生失败了,或出现了安全事故,那对他,甚至对整个班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阴影。但是笔者认真的分析之后,否定这些想法。
  
  1.学生的能力
  在前3次课,该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跳箱的分解动作,踏跳的步伐、起跳后的姿势,挺身跳下的动作,该生都能经得住老师的检查,为下次课做组合动作打下基础。同时,该生的5项身体素质为合格等级中的偏上等,合格的身体素质也为完成组合动作奠定了基础。总之,该生具备完成组合动作的能力和潜力。
  
  2.学生的心态
  当该生的分解动作较好的完成后,受到笔者和同学的表扬,初步建立起了自信心,内心的压力并不沉重。但在第一次做动作失败后,学生不自信、意志薄弱的心理障碍就显现出来了,面对跳箱停止不前。但该生看到笔者由柔和语气变为了严厉的语气,再加上一向对体育男老师存在敬畏的心态,不得不重新面对跳箱,鼓起勇气,男孩子那种勇敢、果断的心态逐渐的激发了出来,胜利的完成了任务。
  
  3.班级氛围
  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小组积分制法:每个同学完成的动作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分数,计入本组得分,每个同学完成动作的好坏都能影响本组的总分,总分是“优秀小组”称号评选的依据。因此组内的气氛是互促、积极向上的。同时,笔者也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动员,号召大家一起帮助该生,不让一名同学掉队,因此不管是组内同学还是组外同学,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热情地鼓励该生,使该生那种自卑的心理阻力逐渐减小,意志薄弱的心理障碍也因受到全体同学和教师的关注,只能躲到内心的最深处,无法显现出来。班级良好的氛围,使该生的信心也一点一点的增强,终于勇敢地面对眼前的跳箱。
  
  4.保护措施
  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成功的完成组合动作,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笔者适当降低了动作难度:5节的小跳箱,笔者只用了4节,高度由原来的85厘米降低为68厘米,班上最矮的女生都能很轻松地跪撑在跳箱,而且在跳箱的正前方是三层长2米宽1米厚10厘米大垫子,即使学生从跳箱上向前扑下去,也不会受伤;在跳箱的旁边是老师,如果该生出现危险情况,笔者能很快的抓住该生,确保他的安全。
  
  5.教师的期望
  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男生,笔者始终认为他们能完成任务,虽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并不能影响最终的结果。抱着这种心态,笔者始终未放弃过一个学生。该生作为一名男生,笔者也确信他能过完成任务。基于这种心态,笔者做了各方面的准备和努力,综合的利用了各种手段、措施,有柔和的鼓励,也有大声、严厉的训斥,促使其成功的完成任务。
  
  四、收获
  
  1.把握全局,正确评估
  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合理的课时分配,保证了学生对教学任务完成的成功率,把握了整个教学的进度,清楚的掌握了学生对组合动作的完成能力,特别对小章,笔者能够准确地评估他完成动作的可能性。
  
  2.设想周到,精心准备
  跳箱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笔者做了精心的备课,细致地设计了每节课的内容,预想了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而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咨询了一些老教师,为解决这些困难做各种准备。
  
  3.严厉的语气只能适合特殊的场景
  在第4次课中,对小章采用严厉的手段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此类手段不是适合任何情况和场所,要慎用此手段,教师在用此手段时,一定要分析当时的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学生的承受能力等。同时,在用此手段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用词,不要有侮辱性的词汇或者教师忌语,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新的心理障碍。
  
  [吴博士点评: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需要实施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男生的阳刚气质和勇敢品质是当前小学教学的难点,本文的尝试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学习和效法,更欢迎体育老师将类似的实践及其心得写出文字寄给本栏,以便大家分享。应该提示要注意一点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学生意志薄弱、退缩等表现,似乎不能以“心理障碍”来冠名,充其量只是有点畏惧心理表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