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的京城奥林匹克教育
2007-12-29徐念峰裴东光
体育教学 2007年2期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重要项目,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创新举措。继2005年12月和2006年6月北京地区的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分两批命名挂牌之后,全国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又有356所学校被命名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这样全国共有556所学校获此称号,这些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民族学校、国际学校、职业学校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全面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对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筹办理念,推动和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学生体质锻炼、德育和教学工作,探索适合我国青少年教育特点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奥林匹克教育在示范学校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涌现了一批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典型学校和典型经验。为宣传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宣传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典型经验,鉴于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北京市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课题组拟对北京地区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中的优秀案例进行系列研究,以期形成的奥林匹克教育新经验能为全国中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为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传递“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信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做出新的贡献。
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一直秉承将奥林匹克文化与礼仪知识有机结合、德育在趣味活动中渗透、体育与文化融合的理念,在奥林匹克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机敏的头脑、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一班一国”模式
结合北京市“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方案,学校确定以“一班一国”为模式,在校内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一班一国”就是全校36个班级自己选定代表国家,在学校以后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均以这个国家身份出现,36个班共选择了29个奥运参赛国家。为了明晰地体现“一班一国”的特点,他们在各班教室门前,安装了该班对应奥运参赛国的国旗,同时配有英文标识,此外,各班通过板报、橱窗、校园网途径等介绍、展示各国家地理概貌、民俗文化、体育、教育、著名建筑等信息。这样,从校园环境的整体创设让学生感受奥林匹克教育氛围,激发对奥运、对本民族、对世界认知的渴望和积极性。
“小鬼当家”的“奥组委”
素质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激发人的生命潜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世界和平仍将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他们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维护者,必须具备国际素养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学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锤炼的平台,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小奥组委”组织,经过公开招聘、演讲竞选,74名学生脱颖而出,组成了活动策划部、礼仪部等8个部门。学校一切与奥运有关的活动都是由“小小奥组委”来组织举行的。在活动中,从学生的视角、学生关注的热点、兴趣点出发,以学生参与、策划、开展后续的“一班一国”系列奥林匹克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生培养成长机制,促进学生奥运精神和素养的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人小鬼大”:他要当主席
在花家地小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和奥运有关的梦。他们把他们的梦藏在他们精心折叠的千纸鹤中。“我想在2008年前当上‘小小奥组委’的主席!”一位雄心勃勃的“小官迷”介绍道,他正在努力地从网站、电视等多方面搜集、掌握奥运知识,为以后的“胜任”打基础。
“奥林匹克教育”专刊和“奥林匹克专栏”广播
为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各国的文化,学校增设了“奥林匹克教育”专刊,建立少先队“奥林匹克专栏”广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读本的学习,举办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组织“2008年的我”主题征文等活动。以多种形式来宣传奥林匹克知识、各国文化,使学生在不同文化的呈现中,看到世界各国不同的的文化图景,了解中华民族,了解世界,客观认识世界和本国的文化和历史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要实现“和平、和谐、和爱”的奥林匹克精神就要打破各自狭窄的界线,彼此尊重,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学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交往,不断充实并提升自己的国际素养,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得以实现。
奥运主题班会
“三礼”(礼仪、礼节、礼貌)教育
学校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和让学生实践生活中重要的健康人生守则和行为标准的“三礼”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率先在学生中开展“三礼”(礼仪、礼节、礼貌)教育,并将国际礼仪融进三礼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文明小使者”、“国际礼仪小顾问”、“优秀志愿者”、“示范班”等活动,聘请京西国际学校师生作为花小的“礼仪使者、国际小顾问”,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际礼仪常识的教育,加强教师、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小小奥运会”
学校以“畅想奥运•共绘北京 花家地实验小学小小奥运会”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切入点拉开花小系列奥林匹克教育的序幕。弘扬并传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建立奥林匹克体育教育体系。
“小小奥运会”以“一班一国”模式出现,历时一个月,活动分前期搜集整理、中期学习交流、后期展示评比三个阶段。此项活动本着将奥运结合体育教育、趣味活动渗透德育、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思路,建立“我为奥运添光彩”的观念,以模拟“小小奥运会”的形式来综合展示各个班级所代表的国家的特色和风采,不同的服装、迥异的道具、缤纷的彩绘等等,使各个国家的特色鲜明;开展了“亲子、亲师、亲朋”三大板块的趣味体育游戏大赛;并展示了学校体育教育特色项目的成果。
“手拉手”活动
在奥运倒计时千天之际,花家地实验小学特别邀请京西国际学校和河北兴隆手拉手学校师生参加了学校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大型祝愿活动。学校力图通过和国际学校、手拉手学校的合作交流将奥林匹克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相融合,将北京奥运推向世界的同时,更将其覆盖面扩展至我国的偏远山区。
“奥运教育进社区活动”
学校还启动了“奥运教育进社区活动”,孩子们将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宣传奥林匹克知识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国际交往礼仪,增强社区居民对奥运的了解,共同关注2008年奥运会。
两个“奥组委主席”间的“对话”
在花家地实验小学教学楼展示窗中的由小小奥组委主编的“奥运专刊”上,张贴着这样两封信:一封是“小小奥组委”主席黄烨向刘淇爷爷“取经”的信;一封是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给“小小奥组委”以鼓励的回信。“花家地实验小学:……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少年,希望你们借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之机,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昂扬向上、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相互尊敬、友爱互助的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上述这段话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给花家地实验小学“小小奥组委”回信中的片段,信中刘淇主席对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