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学案设计的思考

2007-12-29

体育教学 2007年2期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学案设计的课改教学,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充分肯定,许多体育教师在其改革和实践中,积极尝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设计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此,本人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构建思路,供体育课程专家与中学一线体育教师们研究时参考,以使学案设计更进一步趋于合理、完善。
  
  一、学案概述
  
  学案即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引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
  1.学案设计的主要特点
  从学案的内涵可见,学案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主体性。学案设计者既尊重学生,又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既依靠学生,又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既信任学生,又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案中的主角是学生,其内容主要是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在学案中以一种起引导作用的角色出现。
  第二,探索性。学案设计者总是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探索,适时地引线搭桥帮助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体验经历体育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引导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和学;课上,要积极施教,应变有方,引导得法。师生才能默契配合,和谐相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创造教学最佳境界。
  2.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编写学案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一份完备的学案,应包含如下基本要素:
  第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以课程内容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及教师的个人风格进行设计。其有知识目标、体能目标、技能目标,还可设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应在学案上明确、具体的体现出来。但不能面面俱到,而只能结合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即写清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既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体、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化理解,培养体育学科能力。
  第三,问题设计。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串”。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又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第四,教法与学法设计。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而且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与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学案设计的重要工作。教师应从教材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功夫,精心设计。
  第五,媒体使用设计。正确地使用媒体,既能弥补教师示范之不足,突出重点难点,加快学生对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又可以变干巴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低效性教学变为高效性教学。因此,使用媒体的设计,也是学案设计不可缺少的工作,教师应依据为教学服务的目的,针对学生实际,正确地使用媒体。既注意多样性、综合性,又注意适度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充分发挥媒体的效用。
  3.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和特征,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时间原则。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应尽量精而少,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第二,问题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问题串”)、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素质。
  第三,方法原则。强化学法指导。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第四,梯度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难度适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能作出基本正确的回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第五,参与原则。让学生拥有学案编撰权,学案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学习方略。在学案设计中考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教师的主导原则。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演练,直到反馈训练,都应该是在老师的主导下进行的。
  4.学案设计的基本格式
  学案的设计,理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现从一些案例所提供的模式中,可寻求其基本设计的格式,如(表1)。
  9ef12da27855633802964fc9967f3122c33481bfa4111455ee53da140504de7e
  
  二、学案设计的启示与反思
  
  在实施学案设计的课改教学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困惑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减时增效,但其加重的教师负担不可忽视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编写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就会相应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愉快,这样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不过,学案前期实施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的负担加重,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学案,教师的备课量成倍增加,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那么,相应增加的工作量如何计算,如果学校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推行学案教学的实施。
  2.学生的主体性增强,防止学案的价值取向异化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就学案提问,也可以离开学案提问,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做出肯定答复,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以后还不一定能做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可能做出回答,因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大大提高45分钟的容量和教学质量。学生有准备地、有侧重上课,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和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托,设计好有针对性的学案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防止老师把学案等同于体育作业,没有层次,技术动作难度偏大,练习量太多,运动负荷过大,场地器材按成人要求标准化等等,使设计的学案既繁又难,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学案敬而远之,失去了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避免出现“形式主义”,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
  3.教师的学习意识增强,业务培训尤显迫切
  由于体育教师知识面较窄,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难。在学案教学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多向度、生成性的思维创见层出不穷,这是对教师的课堂经验、业务素养、教学机智的挑战与考验。为了避免在面对学生的思维亮点或者质疑发问时,教师缺乏化平庸为神奇的点拨能力及知识素养不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然,教学实践中困惑始终是难免的,这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开拓进取的动力,应该深信,只要有让学生在尝试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满腔热情,和教师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一定能让学案设计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更加趋于合理、完善,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承奎.浅谈“学案”设计[EB].中学语文网中网,http://high-school.goodedu.cn/High-school/edu/other/200412/128html
  2.徐开明,邱兴玉.初探“学案”设计[J].体育教学,2000(6):32
  3.黄小平.浅议体育课“学案”的设计[J].体育教学,2001(1):17-1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