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体质之中国

2007-12-29李鸿江

体育教学 2007年2期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乃国脉之所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衰。那么少年的强是强在哪里?少年的弱又弱在哪里?100多年前的梁启超只提到了少年之思、少年之想、少年之性格等,似乎并没有专门指出体质之于少年,之于中国强弱之要害。倒是随后的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体育之于体质,体质之于民族的历史意义,尤为是青少年体质之于中华民族的强盛。
  毛泽东早在1917年所著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全面深刻的阐述了体育对于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当时毛泽东深深忧虑于“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有感于“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大声疾呼体育的重要性,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尤为指出体育对青少年教育之意义:“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者并重,今人则多于智。中学之年,身体之发育尚未完成,乃今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发育不将有中止之势乎?……人独患无身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者,他事亦随之矣。养其身而无过于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获效远。”90年前毛主席的这些论述,至今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醒。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也都十分强调少年儿童要“有体力”、“要锻炼增强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据最新的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征兵体检合格率逐年下降。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对此专门做出了重要批示,强调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此时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忧虑,兴奋的是,党和国家如此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是有希望的。忧虑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曾有过被西方列强侵略凌辱,被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历史耻辱。而今,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人全面奔向小康,但如果没有长远的忧患意识,看看今天青少年的体质,也即我们民族明天的希望和未来的健康状况,又如何欣慰得起来?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开场白所云:“西方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实则恶语恶言。因为伤哉老大也!”梁先生的忧患意识令人敬佩!如果我们再不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我们今天又将输在起跑线上,发展下去,岂不是历史悲剧重现?
  少年中国,更是少年体质之中国。少年体质强,则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站在全民族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高度,借这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东风,大力宣传体育在增进身心健康、完善人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用我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去开拓充满阳光和谐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