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诗人
2007-12-29史晓丽
人文杂志 2007年3期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和概括了17和18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评论,揭示了评论家笔下的莎士比亚的成长历程:从一位不遵循新古典规范的戏剧诗人,变成一位崭露头角的天才,最终被誉为开辟英国戏剧新天地的戏剧大师。当时评论界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颇有争议,到了18世纪后期,英国评论界家取得了共识,认为莎士比亚戏剧的成就不是当时已知的任何剧作能与之相比的。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评论 赤子诗人 新古典主义 观众效应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3-0117-05
莎士比亚戏剧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文学评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百多年的莎剧评论遵循的是古为今用的原则。不同时代的评论家从莎剧中发掘出各自时代的精神内涵,从而源源不断地为莎剧注入新的生命。这种将莎剧同代化的评论思路可追溯到17和18世纪。可以说,17和18世纪的莎评,奠定了莎剧评论的基调。正因为如此,对17和18世纪的莎评做一次学术性回顾,有助于读者更深地了解现今莎评的思想渊源。
17和18世纪英国文坛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新古典主义。依据新古典主义对戏剧的要求,莎士比亚戏剧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戏剧。对当时的评论家来说,莎士比亚与其说是一位剧作家,不如说是一位诗人。他的戏剧更像凭借天赋创作的戏剧诗。他们沿着这样的诗学思路,探索莎剧的价值,并用那个时代特有的华丽诗性的语言描绘这些戏剧诗的特性。他们经常把莎剧比作一座古老、雄伟、庄严、肃穆的哥特式建筑,里面的房间富丽堂皇,但走廊甬道却阴暗、怪异,做工也十分粗糙。或是一片处于自然形态、未经人工修饰的旷野。(注:Brian V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