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课堂:我们的精神家园
2007-12-29程永超
中国教师 2007年5期
如果有人要问: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相信很多教师都会回答:课堂!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几乎将生命的全部意义都赋予了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哪?毫无疑问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日常课堂。如果说学校是教师职业的场所,那课堂就是教师的精神家园。然而现状又如何呢?尽管教师将生命的年轮刻印于日常课堂之上,但又有多少人能从中体验到幸福与骄傲?更有甚者是将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余秋雨),整日陷于职业疲倦的煎熬中。试问:生活、呼吸在日常课堂,却不能快乐幸福于其中,岂不是天下为师者的一大憾事?
一、日常课堂:教师生活旅途中的幸福驿站
毋庸置疑,面对现代人酒吧、茶座式的生活时尚,教师业余生活无疑清贫而艰辛。尽管也曾想“潇洒走一回”,但一想到明天课堂上那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谁又能忘情于享受?是的,美好时光可用之于享受,也可用于创造;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被永远铭记。人真正的幸福应该来自人的内心。其实,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的教师,其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及每一天的内心体验的:如果某一节课没上好,自己心里就会觉得堵得慌;如果某一天课上得得心应手,自己就会默默地回味一整天……原因何在?就在于日常课堂已然构成了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生命的质量。
“日常课堂平淡得如同居家过日子,谈什么生活质量?”是的,曾几何时,我们就一直面对着这样的尴尬:除了公开课,你能记住几堂自己的日常课?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又能记得几堂你上过的课?于是有人感慨“教书育人几十年,一眼却能望到边”。难道这一切都源于日常课堂的平淡?我想,其根本原因并不在课堂本身。罗丹说:“美是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