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07-12-28叶智坚
叶智坚
课程改革使教育发生的种种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上,由于相当多的地方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对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以及课堂的教学实施形式还不清楚,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老一套。因此,研究摸索出运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那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其特点与现行的课堂教学有哪些不同。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创设激情课堂,不断更新授课模式
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你的课,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根据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如何能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模式,这就看老师的个人素质和课堂模式的创意了,我觉得新课标的要求,不但老师应该是一位好的编导,而且还必须是一位好的主持人。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喜好。如湖南电视台最近几年推出的“超女选拔赛”、东南电视台前几年的“银河之星大擂台”都非常受现在学生的喜爱,我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这种模式引入课堂,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简述几种调动课堂气氛较成功的形式。
1、点评形式。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后。我一般都再请一些课堂的“活跃分子”,尤其是喜欢提问题的学生作为“嘉宾点评”,提出刚才回答问题同学优点。并点出不足之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请一位小组的小组长(一般由物理学习较好者担任)作为专家点评。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模式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都喜欢“点评”别的同学。若能成为“专家点评”,那就更有成就感。这样每位学生听课时都必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以免被“点评”的一无是处。
2、抢答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一般为前后桌为一组)为单位进行综合练习。自主学习.设计本节练习,再通过抢答方式进行小组加、减分。并评出前几名小组的综合分,只奖不罚,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3、小实验、小制作形式。新课程的每—章后面有大量由学生动手动脑的小实验、小制作,在课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先自学本节内容,后自制课后小制作、小实验,并在课堂中展出、评出优秀作品或“动手能手”称号。对于难度较大的或制作较复杂的课题,也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联合制作。通过这种小实验演示比赛,制作学具比赛,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取得表现机会,享受成功的乐趣。
4、“小老师”授课模式。对部分内容易掌握的,课堂容量较小的章节,提前指定部分同学作为“小老师”形式进行授课,指定一位同学为主授课,另一位同学辅助授课.小结本章节,最后由老师把两位同学的授课进行“专家点评”。偶尔用这种模式,不仅课堂活跃,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才,打破课堂的沉闷的气氛.让学生知道当教师的辛苦,促进师生的沟通。
以上这几种模式都需要老师有较强的当主持人的素质。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引入新的、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模式,让课堂充满掌声,学生爱上你的课。
二、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与课本知识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讲学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它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和主动性。通常包括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以及研究性实验及设计。由于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整体结合也日趋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由于研究性学习所占用的时间多,所涉及的内容广.因此,如何正确的选题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所选的题目不仅不能太偏离课本,而且还要对课本知识的巩固起一定作用,从而完成能力提高与教学两不误。比如在学习电学知识后,我就设计了一个学校楼道照明问题的研究为课题来复习总结电学知识。由于本次活动是基础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眼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性学习的同时,能有效地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对学校的楼道照明问题作了详细的调查.对目前学校中的楼道照明的每一阶段的电路的发展有了较深的理解,从早期单控、双控开关到现在的新建学校的触摸式开关,声控开关的应用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在选择研究性的课题时,除了要在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而且也要符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能解决和了解有代表性的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或现象,能指导生活实践和学习活动。如在学习内能这一章时,提出“内能利用与我校食堂锅炉存在问题的调查”课题报告,使学生关心学校,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生活周围的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从而既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知识的联系与迁移。
三、通过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过去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现象,在学生做实验前,教师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和注意事项等面面俱到都讲了,就怕学生出乱子,学生基本上按教师的意图测量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版的课本中探索性实验由过去的16%增加到26%。也充分说明了探索性实验重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研究,探索规律,师生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
四、将课件引入课堂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难度大,知识繁杂而学生学习思维单一,理解想象力差的现象。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到了该向“一本书,一枝笔,一通推导”的老模式告别的时候。面对市场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如何改变效率低下,平淡沉闷的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活动,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我们通过课件引入课堂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多数物理老师而言课件并不陌生。课件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形、语言、音乐、静态图像和动态影像等与计算机交互控制相融合,应用计算机对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数据处理能力,完成教学或演示的功能。能够反复使用并能随时更新及修正的一种教学辅助程序。多媒体技术体现当今教育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它的综合处理与控制,便捷的人机交互操作规程及强大模拟现实的能力和交互能力与超强的知识信息存储和检索能力,使课堂教学的时空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为教师交流信息,更新自身知识提供了主要途径和手段。
每位教师只有不断的进取,引入各种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与当前新的课程条件下的素质教育相吻合,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